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几级,哪个部门认定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在我国实行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为5级,由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负责认定。
一、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分级制度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用于评价和规划信息系统安全的一种制度。我国国家标准《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GB/T 22239-2008)规定了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如下:
1. 一级防护:主要用于涉密信息系统的保护。
2. 二级防护:用于绝密级、机密级信息系统的保护。
3. 三级防护:用于秘密级信息系统的保护。
4. 四级防护:普通保密级信息系统的保护。
5. 五级防护:非涉密级信息系统的保护。
二、划分依据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信息系统使用的信息等级。信息安全等级主要根据信息十分重要、安全保护要求极高程度、信息泄露可能造成的社会和国家的损失、对信息系统利用价值等综合考虑而定。
三、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
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是专门从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的国家机构。它是我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核心机构。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负责对我国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各类重要信息系统进行等级保护测评。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编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规程和实施细则,制定测评方法和标准,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持,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人才培训和考核等。
四、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重要性
1. 维护国家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保障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 保障个人隐私:对于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保护和安全防护极为重要。
3. 经济发展:信息化时代信息系统源源不断地产生和利用信息,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