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审计是对使用财政资金情况的法定检查和评价活动,也是对公共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和评价。
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的方式多种多样,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
一、审计的形式
审计的形式包括实地审计和现场审计。实地审计是在受审计单位所在地以外的地点对其财务核算文件和相关证据进行审查,而现场审计是在审计机关所在地或者受审计单位所在地进行的审计。
实地审计对审计机关的要求较高,需要审计人员具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对受审计单位所在地的经济、社会、法律等方面的了解,同时还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与受审单位或者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
二、审计的分类
审计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专项审计等。其中,财务审计是最常见的审计形式,其重点在于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绩效审计则是对机构或项目实施的成果进行评价;合规审计则是对机构或项目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进行评价;专项审计则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或对象进行的审计。
同时,审计的范围也分为全面审计和局部审计。全面审计是对整个机构或项目的全部或大部分内容进行审计,而局部审计则是对机构或项目的某一特定方面进行审计。
三、审计的方法
审计的方法包括文献资料法、询问法、观察法和实地检查法。文献资料法是通过查阅各种文件和记录,了解财务资料和管理情况,形成对受审计机构的判断;询问法是通过与相关人员沟通交流,以了解财务数据和相关的管理情况;观察法是观察受审机构的管理活动和财务活动,以了解其对财务活动的管理程度和业务运作情况;而实地检查法则是通过对机构或项目现场进行实地检查,检查其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并对财务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解和判断,以便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四、审计的结果
审计的结果会反映出受审计对象坚持法律法规,是否合规经营,财务账目是否真实准确,管理是否规范,内部控制是否健全,风险管控是否有效等问题,并列举出具体的问题和建议。审计机关则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提出符合情况和实际需要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促进受审计对象的健康稳定发展。
在国家治理中,审计作为财政经济监管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财政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的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并选取适当的形式、分类、方法进行监督。同时,审计机关需要将审计结果和建议及时的反馈给受审计机构,使其及时改正不足并发展壮大。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