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心智模型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的文化和语言系统中,概念是一种基础性的组成单元,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获得。从哲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多个角度来看,概念的获得主要有两种形式:经验获得和概念学习。以下将对这两种形式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经验获得
经验获得概念主要是指通过感官接收信息来学习,并从中得到结论。这种概念获得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人通过感官知觉和经验从世界中获得概念。后来,约翰·洛克把这一理论提升到新的高度,他认为概念本身就是通过感官的经验和内部思考的结果,从而产生基于感知和经验的概念和知识。
在现代心理学中,经验获得概念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主动型学习和被动型学习。主动型学习是指通过主动的行为和交互获取概念,例如物体的抓握和操作等。被动型学习是指通过从环境中被动地接收信息来获取概念,例如观察和听取。很多研究都表明,通过这种主动和被动的经验获得形式,人可以在获得新的概念和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处理大量的信息和较为复杂的情境,从而提高了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概念学习
除了基于经验的获得形式,还有一种学习形式被称为概念学习。这种学习形式是指人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推理和归纳一般的规律和概念,以此来获得新的知识。这种学习形式最早由纽曼和米尔顿祖(Newman & MIlton) 提出,并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研究重点。
概念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从特例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东西有翅膀、爪子和尾巴,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特殊的例子来认定它是一只鸟类动物,进而建立鸟类的概念。概念学习是通过保持和调节归纳推理的过程来完成的,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得新的概念和知识,从而提高了认知效率和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人们获得概念的主要形式有两种:经验获得和概念学习。通过感官的接收和交互行为,人们可以通过经验获得概念,同时也可以通过从特例中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来获得新的概念和知识。这两种形式都是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探讨这两种形式的关系和交互作用,进一步促进概念和知识的获得和认知理论的研究。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