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目标定义(performance goal orientation)是指个体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达到表现上的成功,而努力追求高标准的目标、力求出色的心态。与此相对应的是掌握型目标定义(mastery goal orientation),指的是个体为了获取技能而设立目标并努力实现的心态。表现性目标和掌握型目标因其影响力和研究意义而被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如教育、职业发展和运动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倾向个体寻求获得他人认可,并着眼于强化自我价值感。表现性目标往往与高强度、低质量的学习方式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求“一步登天”的动机的推动下,个体往往无法达到自己的潜力。此外,表现性目标还可能导致个体遭受失败的沉重打击,从而影响其未来的努力和成功。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中,表现性目标会评估和竞争形成的文化压力,也许会导致焦虑、负担感和动机不足。因此,心理学家建议教练、老师和家长应该帮助个体欣赏掌握型目标的益处并学会设立可行的目标,给予更多的机会进行有成就感的活动。
从教育角度分析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倾向在学生的学术学习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度评价的学术环境中,学生往往更关注达成目标的外部表现,比如做高分、比别人做得好。这种表现性目标的导向,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业动机、学习策略和情绪体验,因此也会影响学习成绩。在教育中,掌握型目标应该被重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鼓励学生探索知识、自我调整并制定可行的目标。
从运动角度分析表现性目标
表现性目标是体育项目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体育的竞争中,表现性目标意味着个体追求比赛中最好的结果和最高的表现。掌握型目标则强调技能的改进和个人最佳表现的实现。在运动训练中,正视表现目标的激励效应是不可忽视的,但掌握型目标同样应该被注重。在运动中设立可行和个人化的目标,强调技能学习和集中精力,往往可以改善运动员的情绪和自信心,并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