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文法(generative grammar)是由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在20世纪中期提出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它旨在揭示语言的生成规律,并通过分析语言中的词汇、句法和语义等方面,归纳出一种可描述语言结构和生成规律的理论框架。
生成文法的概念
生成文法是一种用于描述语言结构和生成规律的体系,它由一组产生式组成。在这一体系中,所有有效的语言都可以通过应用一些规则来生成,并被描述为一组符号的序列。每个符号都有一个特定的语言含义,而序列中不同的符号组合则可以产生不同的语句。
生成文法的分析层次
生成文法分析通常包括三个层次:词汇、句法和语义。词汇层面涉及词汇的语法关系,如单词的形态和句中单词的组成。句法层面则涉及到语句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包括短语和句子的组成规则。语义层面则分析语句的意义和语境,并将其与语法和词汇联系起来,以便深入理解整个语言系统。
生成文法的种类
生成文法根据其形式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无限制文法:产生式左部和右部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随意组合,例如Chomsky提出的上下文无关文法。
2. 上下文相关文法:产生式的右部可以依据左部的某些属性而有所变化,例如Wilder增强的上下文有关文法。
3. 上下文无关文法:产生式的右部不依据左部的任何属性而变化,例如绝大多数的程序设计语言都使用上下文无关文法。
4. 正则文法:产生式的右部必须是单一终端符号或左部和一个终端符号的组合,没有其它变化,例如正则表达式。
生成文法的应用
生成文法除了作为一种语言学理论外,还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和机器翻译等领域。通过使用生成文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语句的结构,更有效地掌握语言相关的算法和技术。
文章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