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文档编写的时候,目录顺序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排版不合理,给读者的阅读带来极大的不便。如何进行目录排版,需要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考虑。从内容、顺序、层次、分部、编号五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排版目录。
一、从内容出发
目录中的内容要能够简明扼要地反映文档的主要内容。它不能太过精细,也不应太过于粗略。一般来说,目录中只会列出文章的主要部分,不会列出主体部分中较小的节。一方面,能够保证要点已经涵盖,另一方面也便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的大体框架。
二、从顺序出发
目录中的部分顺序往往需要遵循文章主体部分的书写顺序。如果文章的正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那么在目录中也应当按照时间的顺序从先到后来写;如果文章按照主题分段,那么目录中也应按照主题的顺序来列出。
三、从层次出发
目录中不同的部分应该按照不同的层次来进行区分。在大纲式目录中,第一层应该是文档的主要部分。如要将主要部分进一步细分,则可以在二级标题后面加上1,2,3等编号。 以此类推,可以加入三级,四级,五级的目录。
四、从分部出发
文档的分部与层次有相似之处,但分部可能与页面的不同部分相关,而且采取一些特殊的组织形式。比如,在技术手册等文档中,会将有关的信息放在一个子章节中;在教科书上,则会将课程大纲的不同部分放在不同的小节。
五、从编号出发
目录中的编号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查找文章的内容。编号是根据层次而设定的,对于一级和二级,通常使用罗马数字(I, II, III, IV)和字母(A, B, C, D)。而对于更深的层级,则使用数字(1, 2, 3, 4)。如果一条目录条目拆分成了多个子条目,则编号也会跟着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在编写目录时要先规划好目录结构,避免后期调整产生麻烦。
综上所述,目录的编写与更新一直是文档编写与排版中的一项重要且繁琐的工作。在编写过程中,应该考虑各个方面来控制它的长度,完整性和可读性。合理的目录排版不仅对读者有用,而且对作者本身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处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