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储存管理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计算机中,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进行存储的,一个存储单元只能存储一定的比特数。在对程序进行编写时,为了方便程序的调试和查错,我们需要对数据的存储进行过程化管理。采用段式存储管理若地址用24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管理方式,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1. 什么是段式存储管理?
段式存储管理是针对内存分块而言的。这种技术将内存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段,每个段的大小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内存的使用效率。为了方便用户在使用时调用各个段中的内存块,每个段都要有一个唯一的标号,这个标号就是段的地址。采用段式存储管理,不但可以增加内存的利用率,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程序调用时的效率。
2. 地址用24位有什么特点?
在计算机中使用二进制进行储存,一般来说每个二进制位代表一个比特,8个二进制位代表一个字节。因此,采用24位的地址位数,每个地址可以表示 2^24 = 16777216字节的内存空间。显然,这已经足够大,可以满足目前大多数计算机应用的需要,而且24位的地址位数经过运算后可以转化为3个8位二进制数,方便机器的运算。
3. 采用段式存储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
(1)可以从逻辑上对内存进行分段,使程序调用更加方便。
(2)提高了内存的利用率,如段内空洞可以被其他程序所占用。
缺点:
(1)由于需要维护段表,故额外会占用一定的内存资源。
(2)段与段之间的切换,将会带来额外的时间开销,降低程序的执行效率。
4. 采用段式存储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
(1)每个段地址的唯一性,在调用时需要正确使用地址。
(2)对每个程序所占的内存大小要进行控制,避免程序的地址越界。
(3)段表的运用需要高效,依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内存大小。
(4)在进行突发传输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对内存使用造成干扰。
综上所述,采用段式存储管理若地址用24位是一种有效的储存管理方式。在实际的编写中,需要注意地址唯一性、内存大小控制、段表的运用效率以及突发传输的应对措施。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其优缺点,合理选择适合的储存管理方式。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