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在互联网和其他计算机网络中保护电子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挑战。为保障网络安全,人们普遍承认了一些网络安全基本原则,本文将分析这些原则。
1.最小权限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是指:用户应该只被分配其所需完成任务的最小权限和最小访问权限。这可以避免用户不必要的访问和操纵。在IT安全管理中,应该根据职责、任务和访问级别,从而科学地分配用户访问权限。只有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授予更高的权限。例如,在具备了正式报批程序之后,可以对需要访问加密存储的信息的人员授予更高的权限。
2.多层防御原则
多层防御原则是指:采取多层防护措施,建立多重防线,从而防御恶意攻击和病毒。多层防御原则的具体实施手段包括着重强调网络层、系统层、应用程序层多层安全防护;采用多重验证、多层次的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常见安全手段,在没有攻击时发现内部漏洞,并设置反病毒、反恶意代码等网络防御机制。
3.审计跟踪原则
审计跟踪原则是指: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对网络的访问、修改、交换和操作进行跟踪和审计,从而保证网络安全。此种方式能够追踪和发现各种安全事件、违规操作和系统警告,保障网络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4.积极预防原则
积极预防原则是指:及早识别问题、预先发现威胁、及时评估风险并提前给出更好的改善方案。即在当前没有发生问题的情况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安全审查,自觉整改安全隐患,规范网络操作,以及建立规范管理机制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早防范风险,确保网络安全。
5.责任分明原则
责任分明原则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应当根据职责、任务和访问级别,以确定及约束用户的责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理员应该规范、认真履行其工作职责,并应当清楚地告知用户其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责任,从而强化安全作业的效果。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