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网络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严峻。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难以管理,给网络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网络安全的4大要素是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
保密性
保密性是指在网络中传输的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保密性的实现需要通过聚合身份认证、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手段来实现。身份认证是自动判断访问者身份的环节之一,身份认证要求用户在提交请求时,请服务器验证用户的身份,确认用户是系统授权的合法用户。数据加密的技术在网络安全系统中也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可以有效地防止敏感数据泄露的风险。访问控制技术可以对访问者的操作行为进行控制,实现资源的保密性。
完整性
完整性保证了每一次发送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数据的完整性有两个核心要素,一是防止数据被篡改,二是需要保证数据的原始状态不被恶意改变。完整性可以通过散列函数、数字签名、权限控制等技术来实现。散列函数就是把任意长度的消息转换成指定长度的一种算法,这种算法一般不可逆;数字签名可以有效地防止文件被篡改的情况,是完整性保护的一种方法;权限控制是指控制系统用户对系统资源的使用权限,防止未授权的页面篡改和数据注入等危险。
可用性
可用性是网络系统保持正常工作的基础,是指网络系统必须保证资源的及时可用性,以及网络系统在遇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功能。可用性的保证主要是通过备份和恢复技术实现的,备份技术是数据的备份和恢复,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例如备份磁盘、备份服务器、索引恢复等;而故障恢复技术是指在系统故障时需要采取的恢复措施,例如快速重启、热备、热迁移等。
可控性
可控性是网络资源和信息的控制管理,是管理人员对网络系统的一个控制和管理能力。在网络安全检测中,利用行为分析等技术和手段,有效控制网络信息的流动和管理。可控性策略要求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分配,必须设置完备的监控管理机制和日志记录系统等,以帮助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隐患。同时,可控性要求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和应用各种管理和规范措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