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中文名“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图书馆”,是一套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框架。它的目标是利用IT服务管理实践来整合IT服务与业务需求。ITIL框架包括5个核心部分,即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过渡、服务运营和服务改进。其中服务运营部分包含了ITIL运维的八大流程,它们分别是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配置管理、服务水平管理、容量管理和可用性管理。
先来看看ITIL运维八大流程图:

一、事件管理
事件管理是ITIL中最常见的流程之一,它包括了为服务管理和支持所有事件的整个生命周期所需的活动。事件包括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任何不寻常的事情,一个事件可以是技术性质,例如设备停止工作,也可以是业务性质,例如访问网站时发生的故障。
二、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是指处理已知问题的过程,包括识别、记录、分类、调查和根本原因分析。一旦问题已得到解决,它应该被关闭。问题可以由事件、服务请求或监视检测到。
三、变更管理
变更管理是指管理计划、协调和执行所有变更的流程,以确保最小化服务中断,同时满足业务要求。变更管理包括许多不同类型的变更,如硬件、软件、文档、业务流程和服务级别等方面的变更。
四、发布管理
发布管理是指管理软件和硬件的交付和安装的整个过程,以确保满足业务需要并最小化服务中断。发布管理在变更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确保变更经过测试、评估和授权,才能够得到发布和实施。
五、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是指所有IT资产、服务和配置信息的标识、记录和报告过程。它的目标是确保所有IT资源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都是可跟踪和可资产化的,从而提高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服务水平管理
服务水平管理是指以满足业务需求为目标,定义、协商、记录、监测、审查和报告服务水平的过程。它是ITIL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确保对服务的质量和性能进行监视和管理,并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
七、容量管理
容量管理是在整个服务生命周期中监视、评估和管理IT资源利用率和需求的过程。容量管理确保资源持续提供所需的性能和容量。容量管理的核心是预测需求和规划与之相应的资源。
八、可用性管理
可用性管理是为了确保IT服务的可用性和连续性而进行的活动。可用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并优化与业务目标的匹配。可用性管理涉及在服务提供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管理和控制服务中断。
综上所述,ITIL运维的八大流程涵盖了整个服务生命周期,在保证IT服务质量和性能,最小化服务中断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业务需求。其中每个流程都涉及到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和控制点,需要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有序地实施。对于企业来说,实施ITIL框架和运维八大流程将带来显著的业务和效率改进。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