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余是什么意思?
“冗余”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可能经常听到类似这样的说法:“这个工作岗位很冗余。”、“这段文字有些冗余。”等等。可是,到底什么是冗余呢?冗余到底有什么好处和坏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定义
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冗余”是多余的、重复的、不必要的意思。通常是指系统(例如计算机系统)中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额外拥有的能力或资源,这些能力或资源在某些时候可能会被用到,但在其他时候却不需要。例如,RAID技术就是一种常用的冗余技术。RAID用多个硬盘来存储相同的数据,这样即使其中一个硬盘损坏,数据也不会丢失。在这种情况下,冗余就成了一个必要的特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广义上“冗余”还可以理解为超过需要或超过最低要求的量或质量。例如,一个人的工作任务分配及时、工作内容得到书面和口头明确说明时,再让他自己记录一遍,就可能被认为是一种冗余。
好处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冗余的好处。首先,冗余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例如,当RAID系统硬盘损坏时,剩下的硬盘就可以继续工作去保护数据。而对于电子设备来说,冗余的电源、风扇等元件,也能减小硬件故障带来的影响,以便提高设备的寿命和稳定性。
其次,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在计算机系统中,冗余可用于备份数据、提高安全性,甚至可以防止一些病毒或恶意软件。基于这个原因,许多数据中心能够同时分散数据备份到多个地点,这样就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并且可以防止出现意外损失。
坏处
当然,冗余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尽管,使用冗余可以通过保留多样性而对系统提供额外保护,但其开销和复杂度也会增加。这样的确可能会降低电池续航时间,增加维护成本等。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冗余可能过多,影响系统性能。例如,有些原本可以用一半的资源运行的应用,使用了冗余的资源后,可能不会有更好的性能提升但会浪费其余的资源。
总结
综上所述,冗余是指多余的,并非不必要的意思。从计算机系统到书面文字,从资源到元件,从可靠性到安全性,冗余都有其利有弊。我们应该明确不同情况下使用冗余是否合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