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画,是一种集文化、艺术、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具有以纯真、天真的笔触表现丰富的儿童心境以及纯朴、自然、活泼的艺术特征。北京儿童画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中国儿童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也是全国各省市的儿童美术创作中心。
一、历史
早在1948年的夏天,全国木刻觉醒派名家张铁山发起了儿童版画活动,在北京市六铺炕的华政胡同小学组织儿童创作。这是北京儿童画活动的最早雏形。之后,华东地区教育家钱崇澍,为推广儿童美术教育在全国的大力宣传中也将北京儿童画列为全教材之一。 在为期四个月的活动中,学校进一步探索了课堂形式、绘画材料和创作内容,更加深入地发现了童真之美。从此,北京儿童画活动开始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宣传推广,成为一种新的、独特的、开放的教育课题和文化艺术现象。
二、分类
北京儿童画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民俗志、童话故事、怀旧场景、静物现实、书法绘画等。民俗志作品主要关注传统文化和岁月变迁的特殊性;童话故事作品侧重于儿童的奇思妙想;怀旧场景让人们通过画面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变幻;静物现实画则着重于传达细节和事物的真实感。书法绘画则指的是以书法手法为表现形式的儿童画作品。
三、风格与技法
北京儿童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如线条简洁、构图和谐、色彩鲜明。儿童画家们常常通过模拟、形变和随意发挥等手法,展现出独特的创作风格。此外,儿童画家们还采用了各种各样的绘画技法,如双点透视、袖珍画、糊画、水墨画等。
四、意义
北京儿童画不仅是儿童心理及艺术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而且也是中华文化艺术的新生力量。 在儿童体制的北京儿童画活动中,儿童的艺术创造和完整的儿童时代得以展现,跨越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同时也强调了儿童的艺术创造不仅要注重美术技能和艺术审美意识培养,更应当保留儿童的天性、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
综上所述,北京儿童画是中国儿童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源和独特形式,是儿童时代的生动记录和表达,也是全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