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和可用性是两个常见的概念,它们都与服务质量有关,但是它们确实有所不同。在IT领域,连续性和可用性被广泛讨论,并被认为是IT服务运营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本文中,将探讨连续性和可用性的区别和联系。
1.概念定义
连续性是指系统或服务始终保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例如,在数据中心中,通常有多个服务器和设备来确保在某些设备或系统瘫痪时,服务可以在其他服务器或设备上持续运行。换句话说,连续性是指对系统或服务中断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业务的不间断运行。
可用性是指系统或服务在需要时保持可用的能力。然而,可用性的概念不仅仅是指业务可以在任何时候启动,还必须持续提供足够的响应时间。可用性的一个常见的计量方式是根据系统持续运行的时间来计算可用性百分比。例如,99.999%的可用性将意味着系统每年最多有5.26分钟的停机时间。
2.目标不同
连续性的目标是确保业务服务实现不间断运行,即与中断的响应相比,服务保持处于正常状态比任何其他系统更长时间。为了确保连续性,通常会实行灾难恢复计划,并使用不同的备用站点来确保业务在某些关键设备停机或出现其他故障的情况下不会中断。
可用性的目标是确保业务服务在面对预期或非预期的负载或故障时,可以及时提供响应。因此,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平衡系统的负荷,以确保系统不会超负荷,并且需要确保在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检测和解决问题。
3.关注的范围
在实现连续性时,主要关注的是故障时的响应能力。为此,通常需要规划恢复时间目标(RTO)和灾难恢复时应恢复的最大数据容限(RPO),并对业务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分类以确定实现何种程度的连续性是必要的。
在实现可用性时,一般关注多个点,包括基础设施、应用程序和数据等方面,需要仔细地考虑各种故障的可能性,以确保能够及时检测故障并快速恢复业务运行。
4.技术实现
在实现连续性方面,各种技术工具和实践被广泛应用,包括云存储、容器化、备份和恢复、虚拟化等。利用这些技术工具,可以更轻松地实现灾难恢复目标,并确保系统中断的最小化。
在实现可用性方面,不仅需要内部技术,更需要考虑外部环境、客户端设备以及其他因素对系统或服务可用性的影响。因此,表现良好的可用性计划必须在运营中充分考虑到所有这些因素。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