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信息不断涌现,信息处理的规范化也变得尤为重要。规范化理论作为信息处理领域的重要一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规范化理论的依据进行分析。
一、规范化理论的背景
规范化理论起源于关系数据库理论,而关系数据库理论则是由埃德加·科德提出的。科德于1970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关系模型,即把数据存储在表中,用关系表示表与表之间的联系。随着关系数据库的发展,数据规范化理论逐渐得到了完善。
二、规范化理论的定义
规范化理论是对标准化数据库设计的一种理论方法。也就是说,规范化的目的是消除冗余的数据,避免数据存储中出现异常情况,进行数据整合,提高数据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三、规范化理论的优点
(1)避免数据冗余,节省存储空间;
(2)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3)提高数据的可查询性,降低查询难度;
(4)保证数据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四、规范化理论的缺点
(1)规范化理论只适用于结构化数据;
(2)多次规范化会使数据结构复杂化,难以理解;
(3)过度规范化会导致查询时间增加;
(4)需要在数据库设计之初进行规范化,否则后期修改较为困难。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