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是医疗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正确的护理可以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健康。而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质量,国家对于医疗机构的护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监管和评估,其中12项护理质控指标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12项指标进行分析。
一、什么是12项护理质控指标?
12项护理质控指标是指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12项评价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指标。分别为:对每位入院病人进行护理评估、进行一次恶性肿瘤护理评估、对危重病人进行每日两次护理记录、对每位住院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对病人血压、呼吸、心率进行监测、对危重病人进行每日患者镇痛药物使用监测、对住院病人进行床位干净杂物摆放记录、对病人进行每周一次皮肤状态评估、发生病源性感染后进行上报并统计、发生跌倒事件后进行上报并统计、病人发生疏忽事件后进行上报并统计、对每位病人进行出院随访。
二、12项指标的意义
12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评估这12项指标还可帮助医院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护理质控中的“关键指标”
12项指标中,对每位入院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进行一次恶性肿瘤护理评估是护理质控的两个“关键指标”。因为护理评估直接关系到病人衣食住行和康复,恶性肿瘤护理评估则是对危重病人的严密监测,一旦发现恶性肿瘤相关异常症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四、医院应如何落实12项指标
落实这12项指标需要医院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综合性质控体系,并将12项指标纳入其中,进行监测评估。
2.为贯彻12项指标,需要全面推行标准化护理工作,并进行员工培训。
3.完善建立病历、护理记录书等有关表格,建立便于记录管理的档案。
4.鼓励线上化、智能化医疗可以帮助更好的落实12项指标。
五、12项指标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全国各大医疗机构的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医疗机构对于12项指标的落实情况良莠不齐。有超过六成医院已经建立了12项指标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但是在12项指标的落实情况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医院重视12项指标的落实,积极推进标准化护理及科技智能化医疗建设,而另一些医院并没有完全落实。
总之,12项护理质控指标对于提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保障病人安全、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我们相信医疗机构将会更加落实12项指标,并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