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作为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质量和安全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为了切实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我国于去年发布了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的国家标准进行分析。
首先,新的国家标准GB1351总共分为7个部分,分别为名称、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以及储存。其中,对于小麦的分类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按种植及药物残留量划分,分为普通小麦和绿色小麦,对于绿色小麦更是做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新标准也对于小麦的品质、健康、安全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要求和标准数值,包括蛋白质含量、营养成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等。
其次,新标准对于小麦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出了细致的规定。例如新标准确立了对于小麦储存的时间、温度、湿度等的要求,保证小麦的保存到出售的过程中一直处于合适的情况,以保证小麦的品质和安全。此外,新标准也规定了对于小麦到达目的地后的质检方法,保证使用者收到的小麦符合标准和要求。这些规定的出台不仅保证了小麦的品质和安全,也增加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和信任度。
第三,新标准的出台也是灵活的,允许以后的调整和更新。标准的出台是一项大型系统工程,尤其是涉及到粮食作物的标准,对于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考虑周全和实际情况。因此,新标准的出台不仅是对于目前市场情况和小麦生产过程的考虑,也同时允许后续的调整和更改,因此保持了标准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最后,新标准的出台也是一项对于小麦生产和制造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大进步。新标准的建立是在前人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综合了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和要求。新标准不仅保证了小麦的品质和安全,也是对于国家经济和人民食品安全的保障。关注小麦的标准和质量管理工作也是关注人们健康和福利的重要举措。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