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按照各种功能需求和协议需求,将网络分成不同的层次,每层提供一定的服务并与相邻层进行通信。目前最流行的网络体系结构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七层网络体系结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更为常见和实用,其中包括了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一、物理层
物理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底层,负责将数字信息以比特流的形式传输到网络的中心。在这一层,数据转换成电气信号、光信号和无线电信号等物理形式传输到通信介质上。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定义网络适配器和其他硬件设备与通信介质的接口标准以及传输速率、数据传输距离等规定。
二、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位于物理层的上面,负责将比特流转换成帧,发送方通过这一层的协议将帧发送到接收方,接收方再将其转换成比特流。除此之外,数据链路层还提供数据错位、帧的流控和传输透明等功能。在数据链路层中,通信设备被划分为两个子层,即逻辑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
三、网络层
网络层是建立在数据链路层之上的,其主要作用是将网络上的节点连接起来,使数据能够在不同网络传输,路由协议是此层的重要部分。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的路由,避免数据包进入死路,并保证数据包顺利到达目标节点。IPv4和IPv6是网络层最为常用的协议标准。
四、传输层
传输层是数据传输的中心节点,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传输层利用TCP或UDP协议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完整性和顺序性。因此,传输层不仅仅是为了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它还负责解决网络连接中的流量拥塞问题,并对重要数据进行优先处理。
五、应用层
应用层是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上层,也是最贴近用户的一层。应用层提供了各种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文件共享和万维网浏览等。TCP/IP协议和HTTP协议都在应用层上完成,保证了网络应用层协议的兼容性。
总之,五层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考虑了不同层次之间的功能和传输需要,保证了网络的高效和可靠性。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但这种体系结构仍然是现代网络的基础。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