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考试网
首页 > 软考 > 软件设计师

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哪几种

希赛网 2024-02-29 13:33:45

软件开发模型指的是一种把整个软件开发过程划分成若干阶段,并确定各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工作内容、人员职责和交付文档等,以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质量的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模型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指导性和管理型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有以下几种:

1.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型,也是最早被应用的一种模型。瀑布模型的开发过程被分为以下6个阶段: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这种模型的优点是各个阶段有明确的界限和文档交付,每个阶段结束后再进入下一个阶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开发质量和开发进度。但瀑布模型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开发过程呈线性推进,开发人员不能快速响应需求变化;测试阶段的交付周期较晚,可能导致开发出的软件质量受影响。

2. 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是通过快速创建原型实现需求,容易引起用户参与和吸引客户的模型。这种模型的开发过程被分为以下3个阶段:快速原型设计、原型评审、原型操作和调整。原型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快速搜集用户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软件开发计划,有助于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但原型模型的缺点也比较明显,原型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容易导致不同设备上的测试结果不同。

3. 策略模型

策略模型是一种从使用者角度出发,以用户需求为基础,采取模块化的方式并逐渐进行系统开发的模型,这种模型的开发过程被分为以下4个阶段:前期策划、模块划分、导入系统和透彻运行。策略模型的优点是可以满足用户的分散需求,并且可以通过多个模块的高度集成,得到更好的系统结果。但策略模型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这种模型是基于用户需求和场景分析来设计的,因此它的代价会随着系统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4.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是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多个增量,每个增量进行一次瀑布式的开发过程,逐步完成软件开发的模型。这种模型的开发过程被分为以下3个阶段:快速设计、增量操作和透彻运行。增量模型的优点是开发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足够的技术经验,还可以进行针对性技术的需求,从而带来更高的软件开发效率。但增量模型的缺点也比较明显,由于开发时间长,实现成本高,可能导致不完整的软件成品。

总结来看,瀑布模型、原型模型、策略模型和增量模型是当前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根据不同的需求场景,开发团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发模型。同时,随着技术变革和经验积累的增长,新的软件开发模型也不断涌现。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


软考.png


软件设计师 资料下载
备考资料包大放送!涵盖报考指南、考情深度解析、知识点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等,免费领取,助你备考无忧!
立即下载
软件设计师 历年真题
汇聚经典真题,展现考试脉络。精准覆盖考点,助您深入备考。细致解析,助您查漏补缺。
立即做题

软考资格查询系统

扫一扫,自助查询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