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存储技术也不断涌现出新的发展形式。段式存储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将逻辑地址划分为多个段,以便更好地管理存储。本文将就段式存储的逻辑地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段式存储的逻辑地址概述
段式存储将逻辑地址划分为若干个段,段内的地址是连续的,而段与段之间的地址可能不连续,每个段都有固定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动态的申请、释放和调整。
段式存储的优点在于:有助于更好的管理存储,可以将不同大小的数据分配到不同大小的段中,减少了浪费;可以实现动态的内存分配和释放,节约内存资源;可执行程序在装载进内存时,可以选择合适的空间,减少了程序的装载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 段式存储的逻辑地址实现
段式存储的逻辑地址实现需要通过两个部分来完成:段选择器和段内偏移量。
段选择器是一个位于逻辑地址高位的字段,它的作用是指明所使用的段。它必须指向一个记录在段描述表中的序号,段描述表中包含了该段的基地址和长度等信息。
段内偏移量则是位于逻辑地址中低位的字段,它指明了所需要访问的数据在选定段内的偏移位置。在CPU内部,这些字段会被拆分成两部分,分别送往段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
三、 段式存储和分页存储的对比
段式存储和分页存储都是用于管理计算机内存的方法,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单元的大小和可变性。
分页存储将内存分为固定大小的页,在地址转换时将页号与页内地址拼接起来,形成实际物理地址。页的大小是相等的,因此没有利用效率和管理灵活性。而在段式存储中,每个段的大小可以不同,通过动态的分配和释放实现本身的优化。
四、 段式存储的优化
段式存储的优化可以通过多种手段实现。例如,在数据安排时可以将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数据分配到同一段中,以便于访问;在程序设计时可以避免使用跨段寻址,以充分利用各个段的存储空间。此外,通过对段描述表的排序,以快速地查找数据所在的段,以及通过使用LRU等算法逐出长期未使用的数据,都可以提高段式存储的效率。
总之,段式存储的逻辑地址是一种创新的存储管理方式,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越性。我们可以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探索和发掘它的潜力。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