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图和直条图都是数据可视化的一种方式,用于展示一组连续的数据的分布情况,通常被用于统计和量化研究中。不同之处在于,直方图用一组连续的条形来展示数据的频率分布,而直条图用一组分离的条形来表现离散型数据的频率分布。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如何画直方图和直条图。
一、确定数据的类型
在画直方图和直条图之前,先要明确数据的类型,是连续型还是离散型。如果是连续型数据,则需要将数据分组成区间,每个区间称为一个组,这样才能在坐标轴上展示出来。如果是离散型数据,则每个单独的数据点将在坐标轴上展示为一个单独的直条。
二、确定组距(连续型数据)
组距指每个组之间的间隔。确定组距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 Sturges' formula:
组距 = (最大值 - 最小值) / (1 + log2(n))
其中,n 表示数据总数,最大值为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为数据中的最小值。这个公式只是一个近似值,实际上需要根据数据本身的分布来确定最终的组距。
三、绘制坐标轴
绘制坐标轴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坐标轴的长度,根据数据的取值区间来确定。
2. 确定坐标轴的刻度,可以用自动刻度或手动刻度。自动刻度是根据数据本身自动确定刻度标准,手动刻度则是手动设置坐标轴上的刻度标准。
3. 添加坐标轴的标签和标题,将坐标轴的含义解释清楚。
四、画直方图
画直方图的步骤如下:
1. 将连续型数据分组,确定组距。
2. 绘制坐标轴,将数据的取值区间表示在坐标轴上。
3. 在每个组的中心位置上,画出每个组的频率分布。
4. 连接相邻的频率分布,形成连续的直方图。
五、画直条图
画直条图的步骤如下:
1. 绘制坐标轴,将离散型数据的每个取值点表示在坐标轴上。
2. 在每个取值点上,画出该取值点出现的频率。
3. 将相邻的频率条形连接在一起,形成离散型数据的直条图。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