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编码阶段、存储阶段和回忆阶段。感知编码阶段是指从外部刺激中,通过感觉器官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存储阶段是指将编码的信息存储到长期记忆系统中的过程;回忆阶段是指当需要使用记忆信息时,从长期记忆系统中检索信息的过程。下面从多个角度对这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一、感知编码阶段
感知编码阶段是记忆的第一个阶段,它关系到记忆的质量和数量。在这个阶段,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部刺激进行编码,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的感觉器官对同一物体或同一事件的编码是不同的,因此同一场景的感知编码结果也会不同。
其中,视觉对于记忆的质量和数量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视觉信号与记忆功能网络之间的持久性和强度,决定了个体对于信息的理解和记忆途径。此外,注意力对于感知编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只有注意力集中到相关的信息上,才能够更有效地对信息进行记忆编码。
二、存储阶段
存储阶段是指将编码的信息保存到长期记忆系统中的过程。长期记忆系统包括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两部分。显性记忆是我们能够意识到和回忆的记忆,包括语言、文字、事件等,而隐性记忆则是我们不需要意识到却能被影响行为和情感的记忆,例如婴儿时期学会走路和语言等。
存储阶段也可以根据记忆的类型和性质进行划分。事实上,我们会存储各种各样的记忆信息,包括语义、视觉、空间、情境等等。不同的信息会在不同的大脑区域中进行存储,例如海马区、颞叶皮层等。同时,存储阶段也容易受到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的影响。愉快的事件更容易被存储在长期记忆系统中,而悲伤和痛苦的事件则更容易被遗忘。
三、回忆阶段
回忆阶段是指将存储在长期记忆系统中的信息检索出来的过程。在生活中,回忆阶段可以通过词汇、图像、情绪等多种方式进行。我们回忆信息时,会用到与存储阶段不同的大脑区域,如杏仁核、前额皮层等。同时,回忆能力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年龄、睡眠、健康状况、情感状态等。
除此之外,记忆的阶段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例如英国心理学家艾利瑞起将记忆分为了感性记忆、语言记忆、任务情境记忆、自传性记忆等。每个阶段的研究都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记忆过程的本质,并为如何提高记忆能力、治疗记忆障碍等问题提供实践指导。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