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考试网
首页 > 软考 > 软件设计师

编译原理构造DFA例题

希赛网 2024-01-11 14:35:20

在编译原理中,DFA是最基本的字词匹配算法,是自动机理论的重要基础。通过DFA可以实现编译器前端的关键字、标识符、常量等的识别。本文将以一个例题为基础,从多个角度分析DFA的构造过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算法。

例题描述:

给定字符集{a, b},构造一个DFA,使其能够识别所有满足以下条件的字符串:

1. 字符串的长度为偶数。

2. 字符串的第一个字符和最后一个字符相同。

解法分析:

1. 状态的设计

我们需要根据上述条件来确定DFA的各个状态。根据条件1,可以知道原字符串长度为偶数,因此最终状态应为接受状态。以字符'a'为例,只有当当前字符是'a'且当前状态为偶数时,才能转移到下一个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将所有奇数状态标记为拒绝状态,所有偶数状态标记为接受状态。

对于字符'b'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当前字符为'b'且状态为奇数时,才能成功转移。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所有的状态转移矩阵,如下表所示:

| | a | b |

|:---:|---:|---:|

| 0 | 1 | - |

| 1 | - | 2 |

| 2 | 3 | - |

| 3 | - | 0 |

其中,'-'表示不存在该状态。

2. 识别字符串的过程

根据上述状态转移矩阵,我们可以设计出对字符串的匹配流程。首先,将当前状态初始化为0,然后依次读取输入字符串的每个字符,根据当前状态和字符来获取下一个状态。如果最终状态为接受状态,则说明该字符串符合条件,否则不符合。

例如,假设输入字符串为"abba",其匹配过程如下所示:

| 当前状态 | 当前字符 | 下一个状态 |

|:--------:|:-------:|:----------:|

| 0 | a | 1 |

| 1 | b | 2 |

| 2 | b | 3 |

| 3 | a | 0 |

最终状态为0,不是接受状态,因此该字符串不符合条件。

3. DFA的优化

针对上述DFA,我们可以进行一些优化,例如将状态的数量进行合并。由于状态0和状态2可以合并,因为它们的状态转移矩阵相同。同样,状态1和状态3也可以合并。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如下更简洁的状态转移矩阵:

| | a | b |

|:---:|---:|---:|

| 0 | 1 | 2 |

| 1 | 0 | 3 |

| 2 | 3 | 0 |

| 3 | 2 | 1 |

4. DFA的实现

对于上述的DFA,我们可以通过程序来实现。例如,下面是使用Python语言来实现的代码:

```python

def match(input_str):

state = 0

for i in range(len(input_str)):

if input_str[i] == 'a':

if state % 2 == 0:

state = 1

else:

state = 2

elif input_str[i] == 'b':

if state % 2 == 0:

state = 2

else:

state = 3

else:

return False

return state in [0, 3]

input_str = input("请输入字符串:")

if match(input_str):

print("符合条件")

else:

print("不符合条件")

```

5.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软考.png


软件设计师 资料下载
备考资料包大放送!涵盖报考指南、考情深度解析、知识点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等,免费领取,助你备考无忧!
立即下载
软件设计师 历年真题
汇聚经典真题,展现考试脉络。精准覆盖考点,助您深入备考。细致解析,助您查漏补缺。
立即做题

软考资格查询系统

扫一扫,自助查询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