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黄林国教授精通于此,他的教材和课后习题一直备受学生们的青睐。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黄林国《计算机网络基础》课后题答案进行分析。
一、基础知识题答案
基础知识题属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重点,对学生的相关知识点掌握程度进行了考察。对于这类问题,四个字概括:背诵、理解。举例来说,第三章的课后习题第4题:“主机与路由器的区别是什么?”答案为:路由器是数据连接的交换机,主要功能是在数据网络中转发数据包;主机是网络中的终端设备,通过路由器等中间设备才能和其他主机通信。对于这类问题,学生首先要明确概念,判断题目的类型和考察方向,然后再根据教材掌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简要回答。
二、计算题答案
计算题是课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基础知识题不同的是,计算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计算知识和工具的使用。以第四章题目为例,第2题:“假定一组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存在一条R=1.5Mbps的链路,传播时延为5ms,传输时延为10ms,数据报的长度为1,536字节,则该链路上具有1.875KB的最大数据量。请问在该链路上进行的传输,在吞吐量上的论证结果是多少?”答案为:根据计算,吞吐量=1.5/1.53=0.98Mbps。对于这类问题,学生首先要明确涉及到的计算公式和知识点,然后再根据题目所给数据,进行具体计算。
三、分析题答案
分析题属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的难点,这类问题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原因,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以第五章第12题为例:“试分析与比较TCP和UDP两种传输协议的主要特征。”答案为:TCP协议是可靠传输,所以会有握手、拥塞控制等机制,可以通过分片传送数据;UDP协议是不可靠传输,所以不需要握手、直接传送报文,适用于实时应用。对于这类问题,学生需要对书本上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理解,思考、解析问题,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出可行的方案。
综上所述,针对计算机网络基础黄林国的课后题,学生需要首先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公式和工具,最关键的是理解商业需求和客户需求,可以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案例,从不同角度加深自己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