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CII码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字符编码方式,它将26个大写字母、26个小写字母、数字、符号、控制字符等共计128个字符映射成具有唯一编码的二进制数。在计算机领域,ASCII码的使用十分频繁,但在传输过程中,数据有可能会发生损坏,因此偶校验和奇校验成为了常见的方式来检测数据的正确性。本文将重点讨论ASCII码的奇校验方式。
一、ASCII码及其编码规则
ASCII码使用七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每个字符,规定最高位始终为0,其余六位才代表该字符的编码。这在计算机内存存储中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七位二进制数正好能被转换成一个字节,符合现代计算机的存储方式。
二、奇校验的概念
在传输ASCII码时,数据可能会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损坏,为了检测损坏的数据,可以使用奇校验的方式来校验数据的正确性。奇校验就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将数据位和校验位的1的个数设置为奇数,这样一旦数据出错,数据位与校验位的1的个数就不是奇数,就可以立即检测出来。
三、奇校验的实现
在奇校验中,最高位视为校验位,由系统自动添加或删除。由于最高位肯定为0,因此需要根据数据位的1的个数来决定最高位的值。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则最高位为1,使得数据和校验位中1的个数成为奇数;如果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则最高位为0。
四、奇校验的具体应用
奇校验一般应用于串行通信接口,例如RS-232串口,以及无线电通信中。在串口通信时,数据被分成一定的帧,每一帧的末端通常加上校验位。发送端在发送数据时,对数据位中的二进制1进行计数,如果计数是偶数,则在最高位添加一个1,使得校验位的二进制1的个数为奇数;如果计数是奇数,则在最高位添加一个0。接收端将传输的数据接收下来,对每一个帧的校验位进行检查,如果校验位不符合预期,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错误,需要进行重新传输。
总之,奇校验是一种通信数据传递过程中的数据校验方式。奇校验通过在数据位的基础上添加一位校验位,使得数据位和校验位的1的个数总是为奇数,一旦数据错误,则立即检测到。奇校验在计算机通信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