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是互联网中的一项重要服务,它负责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易记的域名来访问一个网站。DNS的工作原理是向DNS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服务器返回对应的IP地址。那么,在DNS查询过程中,产生的查询和回答报文是如何传输的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DNS查询的过程。当用户输入一个域名并回车,计算机会发送一个DNS查询请求到本地域名服务器,本地服务器会先查看本地缓存是否有该域名的解析信息,如果没有,会向DNS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此时,本地服务器会向根域名服务器发起查询请求,根服务器会返回该域名对应的顶级域名服务器IP地址。本地服务器又向顶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顶级服务器返回该域名对应的次级域名服务器IP地址。本地服务器又向次级域名服务器发起请求,直到最终获取到该域名的IP地址,返回到用户计算机,完成整个DNS查询过程。
在DNS查询过程中,查询请求和回答报文的传输采用的是UDP协议。UDP是一个无连接的协议,不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但是它是快速的、高效的,适合于传输小量数据。在DNS查询中,查询请求和回答报文的大小通常都不超过512字节,因此UDP协议非常适合DNS查询。
对于查询报文,它的格式通常如下:
查询标识符(2字节):用于标识此次查询。
查询参数(一般为4字节):包括查询类型和查询类别。
查询域名(不定长):要查询的域名。
例如,查询某网站的IP地址的查询报文可以如下所示:
```
ID:0x1234
Flags:0x0100
Questions:1
Answer RRs:0
Authority RRs:0
Additional RRs:0
Queries:
Query:www.example.com
Type:A
Class:IN
```
对于回答报文,它的格式通常如下:
查询标识符(2字节):和查询报文中的查询标识符相同。
查询参数(一般为4字节):和查询报文中的查询参数相同。
回答域名(不定长):要回答的域名。
回答参数(一般为10字节):包括回答类型、回答类别、生存时间(TTL)和数据长度。
回答数据(不定长):回答的数据。
例如,查询某网站的IP地址的回答报文可以如下所示:
```
ID:0x1234
Flags:0x8180
Questions:1
Answer RRs:1
Authority RRs:0
Additional RRs:0
Queries:
Query:www.example.com
Type:A
Class:IN
Answers:
Name:www.example.com
Type:A
Class:IN
TTL:3600
RDLength:4
RData:192.0.2.1
```
需要注意的是,查询报文和回答报文的标识符要求相同,是为了将查询和回答匹配起来。查询参数和回答参数的内容也要求相同,以保证查询和回答在含义上是对应的。
除了UDP协议,DNS查询和回答也可以采用TCP协议。TCP协议是一种可靠的协议,保证数据包的顺序和完整性,但是它比UDP协议更占用资源,适合传输较大的数据。在DNS查询过程中,如果查询报文或回答报文大小超过512字节,就需要采用TCP协议进行传输。
总结一下,DNS查询和回答报文是通过UDP或TCP协议进行传输的。在DNS查询中,查询报文和回答报文的标识符和参数要求相同,以匹配查询和回答。DNS采用UDP协议的原因是查询报文和回答报文通常都比较小,适合快速传输;如果大小超过512字节,则采用TCP协议进行传输。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