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式(construction grammar)是一种语言学理论,它认为语言是由构造(construction)的组合而成的,而构造是一种抽象的语法表达形式,可以被动态、递归地使用。在构造式理论里,语言结构是通过语言使用中的语言形式和语义功能的频率和准确性来获得的。因此,构造式理论强调了语言学习者通过使用语言来获得语言结构,而非通过简单的归纳或背诵获得。
构造式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的语言学研究正在从传统的规则和规范性语法转向更实证化、基于语料库的语言研究。构造式因为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语言使用的规律和Tomasello等语言习得研究的支持,成为当时新生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门的话题。
从语言结构层面来看,构造式理论提出,语言结构是由多种组成部分构成的。其中最常见的是构式(construction),它既包括词汇构式(word construction,如“动词+宾语”构式),也包括句法构式(syntactic construction,如“主语+谓语”构式)。我们可以把一个句子看成是由各种构式组合而成的。
从语言使用层面来看,构造式理论认为,语言的结构与其语用联系密切,而语言使用则是构造式的动态使用。因此,构造式理论引入了“实例句子”(exemplar sentence)和“类型句子”(prototype sentence)的概念,认为语言使用者会选择合适的构式去表达他们的意图,而不是简单套用规则。
与传统的限制性语法不同(restrictive grammar),构造式理论注重语言的可变性和创造力,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永无止境的变化和发展。因此,构造式理论也逐渐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语言学理论。
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构造式拥有很多优点。首先,构造式能够更好地反映语言结构的形式和规则。其次,构造式可以应用于各种语言和语言层次,从语音、词汇、句法到话语水平。最后,构造式能够更好地解释语言的变化和发展。
然而,构造式理论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一些学者认为,构造式理论忽略了句子中不同单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并没有很好地解释语言中的歧义。此外,构造式理论也没有很好地解释句子中的语序和语法功能。因此,一些学者认为,构造式理论需要与其他语言学理论相结合才能更全面地解释语言结构和发展的规律。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