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机器的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程序员用来编写软件程序的语言,既是人类与计算机沟通的中介语言,也是计算机指令集的抽象,是计算机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计算机系统的不同,使得程序设计语言的种类繁多,它们以它们自身的特点各有侧重。通常来讲,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三类,分别是面向机器的语言、面向过程的语言和面向对象的语言。本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面向机器的语言。
1. 面向机器的语言是什么
面向机器的语言是指最早期的计算机语言,也叫做汇编语言,是一种将可执行代码转换为机器语言的低级语言。与高级语言比较而言,它们的硬性要求更高,使用起来更加困难繁琐,甚至需要手动对内存地址进行修正等等操作,但是它们与硬件之间的详情接口非常直接明了。
2. 面向机器的语言的特点
从面向机器的语言的实质来看,它们是以底层为基础的,与硬件耦合性比较大,但是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效率。它们与硬件的逻辑接口非常直接,可以被高效的识别和处理,而且可以准确控制硬件底层,因此,很多底层硬件相关系统功能的实现,比如驱动程序、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等等都需要使用面向机器的语言进行编写。但是与此同时,面向机器的语言的代码复杂度很高,难以维护,可读性差,开发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它们逐渐被高级语言所取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面向机器的语言的运行原理
面向机器的语言的运行原理分为两部分。一是进行编译。编译器将面向机器的语言进行词法、语义、内容等多层次解析,生成一个中间代码,最后将中间代码转换为一个目标平台的可执行程序。二是进行执行。生成的可执行程序(二进制代码)可以直接在对应的目标平台上运行,通过对存储器进行操作或读写寄存器来实现具体的功能。和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语言相比,面向机器的语言需要手动对内存地址进行描述,因为涉及到寄存器和地址的处理,所以他们的代码复杂程度较高。
4. 面向机器的语言的发展历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程序设计语言的层次结构不断完善,高级语言的出现逐渐取代了面向机器的语言。但是,作为计算机语言的第一代,面向机器语言还是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因为计算机底层的操作必须要面向机器进行,在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和驱动开发方面仍然广泛应用。
5. 总结
面向机器的语言虽然与现今的计算机技术相比显得过于底层,但是由于其直接的硬件接口和高效性,使其在当前底层领域中仍具备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应用空间。面向机器的语言部分不再容易使用,而且代码复杂度比较高,理解难度和维护成本也大幅增加。因此,在如今大多数领域中,更加流行使用高级语言来完成软件开发和程序编写的任务。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