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管理是一种系统性、计划性、有组织的活动,是为了确保软件或硬件系统的正确和有效运行,而对系统所涉及的元素进行识别、控制、追踪、审批、记录、报告和审查的过程。在软件开发、系统集成、IT服务管理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那么,配置管理的工作内容有哪些呢?
一、配置管理的目标
配置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效的组织、控制和追踪定义、开发、维护和改变的所有配置,确保软件或硬件系统满足用户需求和业务流程,并保持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等特性。配置管理的目标包括:识别和控制配置项、管理配置库、提供版本管理、确保一致性和完整性、支持变更管理、检查和审核配置项、提供报告、跟踪问题和进行问题分析等。
二、配置管理的核心内容
1. 配置项:配置项是指对软件或硬件系统进行识别的物理、逻辑和文档元素,包括:源代码、设备、工具、库、文档、测试和运行环境等。配置项需要标识、版本控制、登记、存储、分类、参数化、组织、保护和审计。
2. 配置库:配置库是存储配置项的地方,是一个包含所有配置项版本和变更的数据库或文件系统。配置库需要规划、访问控制、容量规划、备份和恢复、过期和清理管理等。
3. 配置控制:配置控制是指对配置项进行变更和测试前的控制和批准,主要包括变更请求、变更评审、变更记录、变更实施和变更关闭。
4. 版本管理:版本管理是指对所有配置项进行标识、跟踪和控制的过程。版本管理包括版本识别、版本号管理、版本标记、版本发布、版本追踪和版本回归等。
5. 变更管理:变更管理是指对与配置项相关的任何变更进行追踪和控制的过程。变更管理主要包括变更申请、变更评审、变更记录、变更测试、变更批准和变更实施等。
6. 配置审核:配置审核是对配置项和配置库的审查、评估和确认,以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业务需求和管理要求。配置审核需要进行策划、准备、实施和记录。
7. 配置识别:配置识别是指对配置项进行识别、登记和分类,以便于管理和控制。配置识别包括配置项标识、配置项分类、配置项属性和配置项关系等。
8. 报告和分析:报告和分析是对配置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汇报和分析。报告和分析需要制定报告和指标、定义查询和分析标准、实现自动化报告和分析等。
三、配置管理的流程
配置管理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策划:制定配置管理计划,确定配置项和配置库的范围、管理策略、流程和工具等。
2. 识别和登记:对配置项进行识别和登记,并标记、分类、记录和归档。
3. 变更管理:对管理流程外的变更申请进行审核、评估和决策,然后进行实施和追踪。
4. 版本控制:对配置项的版本进行标识、跟踪和控制,以便于管理和使用。
5. 报告和分析:对配置管理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记录、报告和分析。
6. 审核:对配置库和配置项进行审核,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业务需求和管理要求。
7. 管理库:对配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包括访问控制、容量规划、备份和恢复等。
四、总结
配置管理是软件或硬件系统开发、集成和维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目标是确保软件或硬件系统的正确和有效运行。配置管理的内容包括识别和控制配置项、管理配置库、提供版本管理、确保一致性和完整性、支持变更管理、检查和审核配置项、提供报告、跟踪问题和进行问题分析等。配置管理的流程包括策划、识别和登记、变更管理、版本控制、报告和分析、审核和管理库等。配置管理能够为软件或硬件系统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支持,从而大大提高用户体验和业务流程效率。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