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A(非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和DFA(确定有限状态自动机)是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用于识别语言的有限状态自动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NFA在状态转移时,可以有多种选择,而DFA在状态转移时只有一种选择。
在实际编程中,我们通常使用NFA来描述语言,但在编译器或解释器中,我们需要将其转化为DFA,便于程序识别语言。那么,如何将NFA转化为DFA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分析。
一、NFA转化为DFA的步骤
NFA转化为DFA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 删除NFA中的ε转移。将NFA中所有的ε转移去掉。
2. 对每个状态,找出其所有可能的子集。例如,假设一个状态有两个转移(a和b),那么在DFA中这个状态需要拆分成两个状态,分别代表a和b两种转移的结果。
3. 将每个子集看作一个DFA中的状态。例如,若有两个子集,一个包含状态1和状态2,另一个子集只包含状态2,则这两个子集分别表示DFA中的两个状态。
4. 在DFA中,对于每个状态和每个输入符号,找出状态转移的结果。例如,在某个状态下,若对于输入符号a,其所有包含状态的转移结果包含DFA中的状态2和状态3,则在DFA中这个状态对于输入符号a的转移结果是状态2和状态3。
5. 最后,在DFA中标记每个包含NFA的接受状态的子集。若某个包含NFA中的接受状态的子集被标记为DFA中的接受状态,则这个子集表示的状态也是DFA中的接受状态。
二、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题,将其NFA转化为DFA。
给定正则表达式:(ab)*+a(a|b)*
对应的NFA如下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NFA中有ε转移。我们需要将其去掉。去掉ε转移后,NFA变为:

接着,我们对于每个状态,找出其所有可能的子集。
对于状态1,它能够到达状态2,所以对于输入a,它的后继状态是{2}。对于输入b,它没有后继状态,所以对于输入b,它的后继状态是{}。
对于状态2,它能够到达状态3和状态5,所以对于输入a,它的后继状态是{3,5}。对于输入b,它没有后继状态,所以对于输入b,它的后继状态是{}。
对于状态3,它能够到达状态4,所以对于输入a,它的后继状态是{4}。对于输入b,它没有后继状态,所以对于输入b,它的后继状态是{}。
对于状态4,它没有后继状态,对于输入a,它的后继状态是{}。对于输入b,它也没有后继状态,所以对于输入b,它的后继状态是{}。
对于状态5,它能够到达状态6,所以对于输入a,它的后继状态是{6}。对于输入b,它没有后继状态,所以对于输入b,它的后继状态是{}。
对于状态6,它没有后继状态,对于输入a,它的后继状态是{}。对于输入b,它也没有后继状态,所以对于输入b,它的后继状态是{}。
因此,得到DFA如下所示:

三、NFA转化为DFA的局限性
尽管在某些情况下,NFA转化为DFA能极大地提高程序的效率,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这种转换也有其局限性。
例如,对于某些含有“回溯”特性的正则表达式,转换后的DFA会非常大,甚至超出程序的处理能力。此外,由于NFA和DFA在表达能力上是等价的,因此有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算法的表达能力而非效率,此时NFA会更好一些。
尽管有这些局限性,将NFA转换为DFA仍然是程序员们最经常使用的技术之一。在实践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