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各种管理软件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其中,工作流管理软件因其能够大大提高组织运作效率和管理效果,而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机构所采用的工具。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大家解释工作流管理的相关名词。
一、工作流管理
工作流管理是指在企业或机构中通过计算机来协调和控制各种不同的事务或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
1. 流程建模:将组织机构中的具体业务过程进行抽象化,并通过图形化工具来展示流程模型。
2. 流程设计:在流程建模的基础上,根据机构实际情况,对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以实现自动化运行。
3. 流程执行:将设计好的流程交给计算机来执行,并监控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流程优化:通过对已经执行的流程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以及时提高业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工作流模型
工作流模型是指将具体的业务过程转换为可供计算机自动执行的模型。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流程图:由一系列的节点和连接线组成,节点代表流程执行的基本单元,连接线则代表各个节点之间的关系。
2. 条件判断:在流程的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特定的条件来进行判断和转移。比如在审批的流程中,如果申请人的职位较低,审批权也相应较低,需要向上级领导发起会签。
3. 角色的定义:每一个流程都必须明确相关的角色和权限,以保证流程的正确执行。比如在销售过程中,销售员可以进行销售,但结账权限则应该由财务人员来完成。
三、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指实现工作流模型的核心技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功能:
1. 流程控制:通知各个节点的工作人员,指导它们进行具体的业务操作,控制流程的正常运行。
2. 数据管理:在流程的每个节点上收集相关的数据,并保存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分析和使用。
3. 异常处理:当流程发生异常时,可以根据预定的顺序继续执行,或者停止流程,以保证流程的正确执行。
四、工作流管理平台
工作流管理平台是指集成了各种工作流管理功能的管理软件。它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 多种流程模型: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因此管理平台需要支持多种流程模型以满足不同需求。
2. 多种流程应用:除了基本的审批、请假等流程外,管理平台还需要支持各种特定的流程应用,比如合同管理、费用申请等。
3. 多种设备支持:为了方便用户在不同的设备上进行操作,管理平台需要支持PC端、移动端等多种不同的设备。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