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中的指令由操作码和操作数两部分组成。操作码是指令的基本操作性质,用来表达一种操作的类型。操作数是指令执行的操作对象,包括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在计算机硬件中,操作码和操作数的长度对于指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指令系统可分为定长操作码和变长指令码两种类型。
定长操作码是指在整个指令中,操作码占据固定的长度。在这种指令系统中,操作数所占用的长度是可变的,取决于所需的精度和范围。例如,MIPS指令集中的操作码为固定长度的6位二进制数字,操作数的长度分别为16位、32位或64位,取决于所需的精度和数据类型。
在定长操作码的指令系统中,所有的指令码都被分配为固定长度,并使用唯一的操作码标识符。这种方法提供了快速指令执行的优势,因为处理器只需要识别操作码的固定位就可以快速执行指令。但是,这种系统的缺点是其指令集的大小受到操作码长度的限制,它不能支持过多的操作和操作数类型。同时,由于操作码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固定位数的操作码并不十分灵活,由此限制了指令的多样性和运算的广度。
相比之下,变长指令码是指指令的操作码和操作数长度不固定,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长度。在这种系统中,指令操作码的位数是可变的,以便为不同的操作和操作类型提供足够的空间。例如,x86指令集允许使用不同数量的前缀来调整操作码和操作数,以达到所需的长度和精度。
变长指令码的优点是,它可以使用更少的指令码表示更多的操作和操作数类型,从而实现更灵活的指令集。变长指令码可以提供更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可以允许更高级别的计算机语言和编程风格。
此外,变长指令码可以极大地减少指令的存储空间,并提高指令字的使用效率,这对于存储容量受限的系统来说非常重要。在变长指令码系统中,短指令占用的空间小,对于存储系统来说,这可以节省很多空间,因为短指令比长指令更为常见。
虽然变长指令码更灵活,但由于指令长度不固定,其执行时需要额外的处理器操作来解析和识别指令。因此,对于操作码相同但操作数长度不同的指令,处理器需要进行额外的寻址和解析,以正确执行指令。这种额外的处理时间会降低变长指令码指令的执行时间,从而降低了计算机的性能。
综上所述,定长操作码和变长指令码在指令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各有优劣。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定长操作码系统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和速度,而变长指令码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因此,在设计和选择指令系统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为适合的指令系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