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供应商分类管理方法,采用ABC分类法进行供应商管理可使企业更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和提高供应链的效率。
一、ABC分类法的概念和原理
ABC分类法的核心是“二八法则”,即对于一个供应商清单,80%的采购金额来自于20%的供应商。将供应商分为A、B、C三类,A类供应商通常是采购金额高达到总采购金额的70%-80%,占采购总数量的10%-20%;B类供应商通常是采购金额约占总采购金额的15%-20%,则占采购总数量的30%-40%;而C类供应商采购金额通常非常低,占比很少,但常常占据了过多的运营成本。
二、ABC分类法的优点
(1)削减采购成本:大量运用ABC分类方法,使管理者更加明确的了解到每个供应商的供应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采购管理,削减相应的成本。
(2)提高供应效率:明确每个供应商的供货情况,有助于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周期,降低采购风险。
(3)降低库存成本:ABC分类法也能为企业降低库存成本,做到细化的管理。在采购日期和数量上,做到了更好的计划和预测,以供应商的供货周期和自己库存的销售周期为依据,库存周转率得到提高。
三、ABC分类法的应用
(1)采购管理:通过ABC分类法,可以明确采购重点,控制采购成本,缩短采购周期。
(2)配送管理:ABC分法还可将供应商与配送商进行分类,更好的控制运输成本,优化配送计划。
(3)库存管理:ABC分类法可帮助企业避免因过高库存而造成资金转化周期慢、库存占用资金量大、存货损失的风险。
四、ABC分类法的不足
(1)分类方法单一:ABC分类法仅采用一个甚至两个关键因素(交易量、交易金额)划分A、B、C类供应商,可能忽略了其他决定供应商重要性的因素。
(2)划分不精准:ABC分类法划分过程可能存在客观性和主观性,划分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问题。
(3)难以应用于多层次的供应商管理:对于多层次的供应商,ABC分类法应用起来会变得复杂和困难。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