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考试网
首页 > 软考 > 软件设计师

pv原语怎么看信号量

希赛网 2024-01-04 13:56:17

PV原语,即P(Proberen)和V(Verhogen)原语,是一种用于进程同步的工具,常用于操作系统的并发控制机制中。其中PV原语中的V操作常常用于实现信号量操作,而信号量是一种用于进程同步控制的对象,其使用范围广泛。

那么,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PV原语与信号量的相关问题呢?下面将从概念解释、使用场景和优缺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概念解释

1. PV原语

PV原语是一种用于解决并发进程之间同步和互斥问题的常用原语,在操作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它由两个操作组成:P(Proberen)和V(Verhogen)。

其中,P操作也称为进程阻塞操作,用于请求允许进入临界区,访问被保护的共享资源,当检查到被访问的共享资源已经被占用时,P操作会阻塞当前进程,并挂起等待。

V操作则被称为进程唤醒操作,用于解除进程的阻塞状态,通知其他等待进程进入临界区,让它们能够访问共享资源。

2. 信号量

信号量是一种进程同步的机制,可用于控制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它是一个可用于进程(线程)间通信的整型变量,只能通过一个相关的原语集合对它进行访问和修改,主要有两种操作P(wait)和V(signal)。

P操作用于获取信号量资源,V操作用于释放信号量资源。当信号量被占满时,再进行P操作,则当前进程将被阻塞,直到信号量被释放。而V操作则可以唤醒其他阻塞的进程,进而完成对资源的访问。

二、 使用场景

PV原语与信号量的使用场景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进程同步和资源访问控制。

1. 进程同步

当有多个进程同时需要访问某个共享资源时,不同的进程之间可能会存在竞争条件,导致共享资源出现意料之外的状态。此时,我们可以使用PV原语来进行进程同步控制,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进程能够访问共享资源。

例如,在多进程共享内存的情况下,为防止一个进程正在写入数据时另一个进程执行读操作,引入PV原语进行进程同步是一种常用的做法。

2. 资源访问控制

信号量的另一个常见场景即为资源访问的控制。在多线程环境下,多个线程需要访问同一个共享变量时,由于并发访问可能导致数据的不正确操作或冲突,此时也可通过信号量进行控制,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有效访问该共享变量。

例如,在网络编程中,为了保证一个共享数据区的标志位不被访问过多次,可以采用信号量进行资源访问控制,保证每个线程能够得到公平的访问机会,从而保证共享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优缺点

PV原语与信号量虽然能够实现进程同步和资源访问控制,但也存在一些优缺点:

1. 优点

(1)有效防止死锁现象的产生

PV原语为进程提供了进入临界区和退出临界区的方法,一旦两个进程互相等待,就会发生死锁,但通过PV原语可有效保证该现象不会发生。

(2)实现简单,易于使用

PV原语与信号量的使用操作简单,容易理解和操作,适于范围较小的多进程应用和数据访问控制。

2. 缺点

(1)存在忙等待

PV原语在执行进程同步和资源访问控制的过程中存在忙等待现象,被休眠的进程会不断地占用CPU资源,导致整体资源的浪费和低效。

(2)可能导致优先级反转

当一个低优先级的进程持有一个资源,而高优先级的进程请求该资源时阻塞并忙等待,若其他的中优先级进程不时地抢占CPU而要求进入临界区,则低优先级进程无法释放临界区,从而导致了优先级反转的现象。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软考.png


软件设计师 资料下载
备考资料包大放送!涵盖报考指南、考情深度解析、知识点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等,免费领取,助你备考无忧!
立即下载
软件设计师 历年真题
汇聚经典真题,展现考试脉络。精准覆盖考点,助您深入备考。细致解析,助您查漏补缺。
立即做题

软考资格查询系统

扫一扫,自助查询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