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执行是什么意思,能重新申请执行吗?
终结执行,顾名思义,就是执行程序的终止,结束。在民事诉讼中,当判决书确定后,如果被执行人仍不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如果执行程序中出现了无法执行的情况,就可能会造成终结执行。那么,终结执行是什么意思,能重新申请执行吗?下面从多个角度分析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终结执行?
终结执行是指执行程序因法律规定的某些原因而终止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规定,执行程序终结的情形包括:
1、 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撤回申请;
2、被执行人或者申请执行人死亡;
3、被执行人或者申请执行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死亡后,未进行继承或者认领手续的;
4、强制执行标的已履行完毕或者已经不存在;
5、法院认为不必执行的;
6、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终结执行能否重新申请执行?
在大多数情况下,终结执行不具有再次申请执行的效力。但也有一些情况是可以重新申请执行的。
1、执行标的未变动
如果被执行人的财产并未变动,执行标的仍然存在,只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执行程序终结,那么申请执行人可以重新申请执行。
2、撤回申请
被执行人、申请执行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撤回申请的情形下,如果再次想要进行执行程序,可以重新申请执行。但要注意,撤回申请的一方在规定期限内再次申请执行,也需要得到另一方的同意。
3、重新起诉
如果执行程序终结后,申请执行人重新起诉并获得胜诉,那么可以重新申请执行。但是需要重新进行财产保全等程序。
三、如何避免终结执行?
为避免执行程序终结的情况,申请执行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联系
申请执行人和法院在执行程序中需要保持联系,及时告知被执行人资产情况、执行进度等,避免产生误解和意外情况。
2、合理制定执行计划
申请执行人需要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合理制定执行计划,并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3、保持诚信
申请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应该保持诚信,不进行违法违规行为,遵守法律法规,避免因为自身原因造成执行程序的终结。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