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实施内网管理和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信息系统中,用户权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个系统,用户如何分批次地授权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用户权限分级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户权限分级的定义
用户权限分级是指根据用户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所需要访问的资源的重要程度,将用户分成不同的级别,并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的过程。
权限分级分为五个级别:
最高级别:拥有系统最高权限,可以查看、修改、删除任何实体,包括系统、数据库和应用配置等级别的访问权限。
高级别:可以查看、修改、删除任何系统、数据库和应用配置的数据。
中级别:可以查看、修改、删除数据,但不能访问系统、网络、配置。
普通级别:只有基础的查看、修改、删除权限,但不能访问系统、数据库、网络和配置。
最低级别:只能查看数据,但不能修改、删除,更不能访问系统、数据库、网络和配置。
二、用户权限分级的必要性
1.信息保密性。在企业应用系统中,涉及到的数据、信息等都是相对重要且保密的,对于机密级别较高的信息,需要更高级别的授权才能访问、修改,从而保证了企业的核心机密数据信息不会被泄露;
2.对人员操作的控制。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可以实现对工作人员对系统的操作进行精细控制和监管,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发生不正常操作的风险;
3.系统可控性。通过对权限进行精细管理和分级,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错误操作带来的系统问题。
三、用户权限分级的实施
1.交叉考核。在互联网上(Intranet)应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对于设计系统的领导来讲,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并根据不同的运用者用户,进行不同的授权,可以形成多层次的权限属性,即五个具体级别的权限,这些都是建立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交叉考核的基础之上的。
2.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是基于不同的用户角色划分,来创建角色级别,根据每个角色对应的操作,来设定角色的权限层级,从而实现操作精细控制。
3.数据权限分配。在实施权限分级的过程中,对应不同的数据权限给予不同用户层级的访问权限,根据对于业务数据的敏感度和重要程度的充分把握,在进行数据权限管理的时候,可以根据不同的数据块,针对即使是同一块数据也可以分别设定访问权限。
四、用户权限安全问题
一旦用户通往一台计算机、一个文件或一组数据的权限比此用户所应得的要高,那么这个用户就被赋予了非法操作系统资源的能力。
1.访问控制是权限管理的关键技术。企业在设计系统的访问控制时,要避免出现过多的错误操作,要对系统实施访问控制,以避免不正常的操作产生影响。
2.敏感性数据权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业务数据进行敏感性认定,分级管理,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3.审计跟踪。在系统中实施用户权限分级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需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监控和审计跟踪,以保证系统的稳妥运行。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