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准的概念和作用
基准是衡量事物的标准,是判断事物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依据。在实际应用中,基准往往涉及品质、时间、成本、效益等方面。例如,一项工程的成本基准是工程投资的上限,品质基准是工程质量的标准,时间基准是工程进度的要求,效益基准则是工程的综合收益。
二、选择合适的基准
选择合适的基准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前提。基准选择的不合理将导致预算、质量和进度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所以在选择基准时,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考虑。
1. 目标项目的性质和需求。方案、流程和目标的复杂性,以及项目所处的环境和角色都可能对基准的选择产生影响。
2. 满足相关方的需求。需要考虑相关方对于项目的满意度以及在基准选择上的建议和意见。
3. 项目可行性及可管理性。需要考虑基准是否可以实现,并且能够提供准确、可靠、可管理的数据以指导项目管理。
三、基准确定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基准后,就需要确定相应的基准值。基准确定的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1. 历史数据法。通过过去的经验数据来确定基准,可以预测未来的成本、时间、效益等方面的变化趋势。
2. 专家预测法。通过请专家进行经验推断和判断,来预测未来的项目成本、时间及效益。
3. 经验法。通过比较相似的项目来得出参考值,以此作为基准参考。
四、基准的管理和更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基准进行管理和更新。由于项目的环境和要求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基准的管理和更新至关重要。
1. 定期监测基准并进行比较。对于已经设定的基准,需要定期进行比较,并识别和处理出现的差异和异常。
2. 更新基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与基准相反的情况,就需要考虑修改基准或重设基准,以便更好地适应项目的需求。
3. 保证基准的透明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保持透明度,这样可以让项目管理者和相关方随时了解项目的实施情况,以便及时调整。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