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赛考试网
首页 > 软考 > 软件设计师

银行家算法的定义

希赛网 2024-01-05 15:52:00

银行家算法是一种用于避免死锁的算法,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中。它由爱德华·D·科菲(Edward D. Coffman)于1971年首次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在分配资源时,预先检查系统是否会进入死锁状态。如果会,就拒绝该分配请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银行家算法,包括算法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等。

1. 算法原理

银行家算法的基本思路是,给出最大资源需求量和当前可用资源量,计算出系统可用资源量是否够用,如果足够,就分配资源。具体步骤如下:

(1)将系统中所有进程的当前资源占用量记为Allocation(已分配资源)。

(2)将系统中所有进程对资源的的最大需求量记为Maxium(最大资源需求量)。

(3)将系统中剩余的资源数量记为Available(可用资源量)。

(4)将系统中进程的资源需求量记为Need(尚需资源量)。

(5)如果当前请求分配的资源小于或等于可用资源量,就允许分配,否则拒绝分配。

(6)如果允许分配,就将分配数量从Available减去,并将对应的Allocation和Need进行相应的更新。

(7)如果分配完后系统仍满足安全性条件,就允许这个请求;否则,将撤回这个请求,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 优缺点

银行家算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死锁,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其缺点是需要事先知道每个进程的最大资源需求量,这在实际系统中比较难预先确定。此外,该算法只关注当前状态,忽略了进程的历史行为,可能导致资源浪费。

3. 应用场景

银行家算法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中。例如,在多进程并发的场景下,可以使用该算法避免死锁。另外,在资源分配方面,例如分配虚拟机、容器等场景,都可以使用银行家算法进行资源管理和分配。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


软考.png


软件设计师 资料下载
备考资料包大放送!涵盖报考指南、考情深度解析、知识点全面梳理、思维导图等,免费领取,助你备考无忧!
立即下载
软件设计师 历年真题
汇聚经典真题,展现考试脉络。精准覆盖考点,助您深入备考。细致解析,助您查漏补缺。
立即做题

软考资格查询系统

扫一扫,自助查询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