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Process and Value)操作是用于进程同步的经典操作之一,它能够保证多个线程的有序执行。在本文中,我们将通过一个经典例题,分享如何理解和运用PV操作进行线程同步。
假设有两个进程P1和P2,它们共享一个资源,可以同时对资源进行读写操作,但不能同时对资源进行写操作。如果P1正在写资源,那么P2就必须等待P1写完之后才能进行写操作。
为了实现这一要求,我们可以使用PV操作对资源进行加锁。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需要分别定义两个全局变量:一个Semaphore类型的变量empty表示缓冲区空余的可用资源个数;一个Semaphore类型的变量full表示缓冲区已经被占用的资源个数。
P1进程的伪代码如下:
1. while(true){
2. //生产一个新资源
3. item = produce_item();
4. //等待空余的资源:
5. P(empty);
6. //锁定此缓冲区,添加新资源
7. P(mutex);
8. //将新资源添加进缓冲区
9. add_item(item);
10. //解锁此缓冲区
11. V(mutex);
12. //增加占用资源个数
13. V(full);
14.}
P2进程的伪代码如下:
1. while(true){
2. //等待缓冲区内存在资源
3. P(full);
4. //锁定此缓冲区,取出一个资源
5. P(mutex);
6. //从缓冲区中取出一个资源
7. item = remove_item();
8. //解锁此缓冲区
9. V(mutex);
10. //增加空余资源个数
11. V(empty);
12. //处理资源
13. consume_item(item);
14.}
上述的伪代码中,P(empty)和P(full)分别表示“等待空余资源”和“等待非空缓冲区”,V(empty)和V(full)表示“添加空余资源”和“添加缓冲区内有资源”。另外,P(mutex)和V(mutex)的作用是对缓冲区进行互斥锁定,从而保证P1和P2操作缓冲区的顺序。
需要注意的是,PV操作需要满足四个条件:
1. 仅当可用资源个数大于0时,P(empty)才会被满足。
2. 仅当占用资源个数大于0时,P(full)才会被满足。
3. 在任何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进入临界区,即在执行P(empty)和P(full)时必须保证互斥。
4. 线程不能在临界区等待。
通过本文中的例题,我们可以了解到,PV操作是多线程编程中一种重要的进程同步方式,它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安全访问和控制,从而避免线程间的竞争和死锁问题。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