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多线程技术在软件开发中越来越常见。线程的分类较为复杂,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一、按照线程的创建方式进行分类
线程的创建方式可以分为三种:
1.从Thread继承子类
这种方式需要实现run()方法,并在其内部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使用较为简单,但是与Thread紧密耦合,并且不支持继承其他类。
2.实现Runnable接口
这种方式只需要实现run()方法,并将其作为参数传给Thread对象。与Thread的耦合性较低,支持继承其他类,但是需要单独管理线程的状态。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实现带返回值的线程
除了run()方法外,使用Callable需要实现另外一个方法call(),并返回一个Future对象。这种方式除了能够获取线程的执行结果外,还能对线程进行取消操作。
二、按照线程的优先级进行分类
线程的优先级可以分为:
1.MAX_PRIORITY
线程优先级最高,为10。
2.NORM_PRIORITY
线程优先级为5,为默认优先级。
3.MIN_PRIORITY
线程优先级最低,为1。
通过设置线程的优先级,可以控制其在CPU资源分配时的权重,但是并不能保证其一定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片。
三、按照线程的执行方式进行分类
线程的执行方式可以分为:
1.用户线程
用户线程是指由用户自己启动的线程,一旦所有的用户线程全部执行完毕,程序便会退出。
2.守护线程
守护线程是一种特殊的线程,用于为其他线程提供服务。主线程退出时,如果还有守护线程未退出,则会强制结束。
四、按照线程同步方式进行分类
线程的同步方式可以分为:
1.互斥锁
互斥锁是最基本的一种同步机制,保证同时只有一个线程可以访问特定的资源。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或Lock接口实现。
2.读写锁
读写锁用于读操作与写操作的互斥,多线程下读操作是非常多的,读写锁比互斥锁可以大大提升并发访问效率。
3.信号量
信号量用于控制对某个共享资源的访问权限,可以通过acquire()方法获取信号量的访问权,通过release()方法释放访问权。
综上所述,线程的分类较为复杂,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在使用线程时,一定要注意线程安全,避免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