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作为一种常见的文献主体之一,是为读者更加方便快捷地查看文本主要内容而设置的,其基本结构包括目录出现的位置、目录中的条目内容、目录的导航功能以及一些目录编制需注意的问题。
一、目录出现的位置
目录通常出现在预备页或前言部分之后,正文部分之前。目录所处位置不仅决定了摆放的顺序,也决定了目录所起的功能和作用。在阅读时,读者先看到的是目录,可以更快地了解文本的内容架构和主要条目。因此,它的位置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目录中的条目内容
目录中的条目内容应该是根据正文中各章节、段落的结构、标题、小标题等来编制的,不能忽略任何一章节或者标题,要尽量详尽。同时,在编制目录时,还应适当考虑以下两个因素:
1. 条目的排列顺序:条目的排列顺序应该根据正文内容的层次结构来排列。一般来说,顺序应该是正文中所出现内容的逻辑次序。针对不同文体,如专业技术报告一般按照所属类别(如图表、调查数据、实验结果等)的顺序排列。
2. 条目中结构的层次:在目录中的每个标题下,必须按照正文中所列条目的层次结构编制子目录。例如,如果某个章节下面有1.1、1.2和1.3三个小节,那么在目录中就应该按照这个次序编制出1.1、1.2和1.3三个子目录。
三、目录的导航功能
目录作为概况性信息提供工具,其主要功能是方便读者阅读,特别是当内容比较多、比较复杂时。目录的核心作用在于提供导航,使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大体框架、主题思路、章节结构等等。因此,在编制目录时,我们需要重视目录的导航功能,从而更好地服务读者。
四、目录编制需注意的问题
在编制目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不要忽略任何一章节或者标题,应尽量详尽。
2. 按照正文内容的层次结构来排列条目的排列顺序。
3. 在目录中的每个标题下,必须按照正文中所列条目的层次结构编制子目录。
4. 目录的内容应简练清晰,格式美观规整。
5. 配合有序编号体系,有助于提高目录的可读性和可用性。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