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现象在中国和世界上的发展越来越快。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是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和情况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将从人口老龄化的涵义、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以及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等多个角度,来分析下列哪些是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1. 人口老龄化的涵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社会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快速增长的现象。人口老龄化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二是老年人口的平均年龄逐渐上升。
2. 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9年底,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1.7亿人,占总人口的12.6%。预计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47亿人。从国际上看,日本老年人口比例最高,已达到28%以上,欧洲、北美等地区老年人口占比也较高。
3. 测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
(1)老年人口占比: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当前,世界老年人口占比接近10%,而我国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12%。
(2)老年人口结构:是指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包括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85岁以上等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口比例。老年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情况有关。目前我国65-74岁人口占比较高,其中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正在加速上升。
(3)老龄化指数:是综合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综合指标。老龄化指数越高,说明人口老龄化越严重。老龄化指数采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计算,目前此项指数在我国不断上升。
4. 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
(1)机会因素:生物医学技术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不断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2)生产率因素:人口老龄化影响劳动力生产率,年轻人减少使得高产年龄段的劳动力需求增加,这会导致劳动力的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
(3)社会保障因素: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导致老年人生活水平的下降,而且影响到抚养老年人的中青年人口。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