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中一个经典的问题,常见于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在计算机程序中,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方法可以应用于导航、路线规划等领域。初中阶段学习图论,最短路径问题也是必学内容之一。在此,我们来看看一个初二阶段的最短路径经典例题。
例题描述
某城市共有7个景点,这些景点之间建有道路相连,不同景点之间的距离不同。请问从景点A到景点G,走过的距离最短是多少?
解题思路
这个问题可以用图来表示,其中城市的景点表示图的节点,道路表示图的边。每条边连接两个景点,由于不同景点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每一条边都有一个距离值。我们可以利用图论算法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首先,在图中确定起点和终点。本题中,起点为景点A,终点为景点G。
其次,需要建立起每个节点之间的联系,并且记录它们之间的距离。在本题中,我们可以将这7个景点分别编号为1、2、3、4、5、6、7。建立一张含有7个节点的图,下图展示了每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连接起点A到其他节点,得到下面的边集合:
(A, B, 5), (A, C, 1), (A, D, 3), (A, E, 2)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从起点A到终点G的最短路径为:
A -> C -> E -> G,总距离为1+2+4=7。
因此,从景点A到景点G的最短距离为7。
算法思路
本题使用了Dijkstra(迪杰斯特拉)算法来求解最短路径问题。
Dijkstra算法是一种贪心算法,从起始点开始,逐步扩大最短路径的范围,每次选择当前节点到其他节点的最短距离路径,直到终点被纳入最短路径范围或已经没有可选路径为止。其流程如下:
1.初始化:将起点dist值设为0,其他节点的dist值为无穷大。
2.从所有没有确定最短路径的节点中,选取dist值最小的节点作为当前节点,并标记为已确定最短路径。
3.根据当前节点的邻居节点,更新邻居节点的dist值。更新方式为:通过当前节点到邻居节点的距离与当前节点距离起点的距离之和,与邻居节点原有的dist值进行比较,取较小值。如果发现有更小的值,就更新邻居节点的dist值。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终点被纳入最短路径范围或没有可选节点为止。
最后,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即为最短路径的总距离。
总结
最短路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图论问题,在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基础的最短路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算法实现能力,为深入学习更高级别的最短路径算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