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一种基于距离向量算法的路由协议,它用于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自动决策数据的传输路径。在网络拓扑图中,每个节点通过路由协议了解到其它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距离信息,路由节点依据这些信息决策如何选择下一跳节点,并最终到达目标节点。在RIP协议中,路由节点跟新其他路由器发来的路由表信息,更新时间每30秒一次,将自己的路由表信息同步到其他路由器,并接收其他路由器发来的路由表信息。本文将从RI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RIP协议的特点、RIP协议的不足之处等角度分析RIP协议的基本概念。
一、RIP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1.路由器的转发
在网络拓扑图中,每个节点通过路由协议了解到其它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和距离信息,当一个数据包在路由器A进来时,路由器A会查找最优的路径并转发数据包到下一个路由器B。B在接收到数据包后也会查找最优的下一跳路由器并转发数据包。以此类推,直到数据包到达目标节点。
2.路由转发表
当路由器收到其他路由器发来的路由表信息时,路由器就会依靠收到的路由表信息更新自己的路由转发表。路由器根据路由转发表的信息,来决定将数据包发送到哪一个下一跳路由器中。
二、RIP协议的特点
1.简单易学
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算法实现,比起OSPF、BGP等协议,RIP协议极其简单,相应的配置也相对简单,易于学习和使用。
2.支持VLSM
通过 RIP代数掩码,RIP协议可以支持可变长度子网掩码(VLSM),允许以更细的粒度对网络地址进行划分,实现更有效的地址和路由表的使用。
3.适用于小型网络
RIP协议将所有路由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荷平均分布,对于小型网络,RIP协议拓扑结构相对简单,路由表也相对较小,操作简便,不需要耗费大量的网络品質带宽。
三、RIP协议的不足之处
1.计算复杂度较高
RIP协议基于距离向量算法,当网络规模较大时,RIP会过度广播,网络的开销太大了。
2.容易被攻击
RIP协议在广播包中未加任何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它容易被黑客攻击。例如在广播过程中可能出现源地址欺骗,黑客伪造源地址,发送虚假的路由更新信息,导致整个的网络瘫痪。
3.快速收敛
RIP协议使用距离向量算法来更新路由表。在网络中某一个节点出现故障时,无法快速地传递最优路径信息。RIP协议有可能从最开始的路由选择中得到不优路由,这将导致网络传输速度下降,影响网络性能。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