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验码(Check Code)是在数据传输、存储等过程中用来检验数据是否发生了变化的一种数据校验方式。那么校验码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一、奇偶校验码
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校验方法。其原理是为每一个数据字节附加上一个只包含1个奇偶位的校验位。字节内所有数据位及校验位1个数的总和是偶数或奇数,视其为“偶校验”或“奇校验”。如果在传输数据过程中发生了任何意外,例如数据位交换或破坏,计算新的校验码将发现错误。此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只能检测出数据位的奇偶性变化,无法检测出多个位同时发生变化。
二、循环冗余校验码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校验方法。在数据传输时,发送方使用一个生成多项式G(x)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一个R(x)值,将 R(x) 值附加到数据末尾。接收方同样使用 G(x) 的除法运算处理数据,如果生成的 R(x) 值与接收到的数据末尾已附加的 R(x) 值相同,则认为数据传输正确。CRC算法是一种能够检测多个位的变化的高效校验方式。
三、MD5校验码
MD5校验算法作为一种常用的校验方式,能够验证文件在传输过程中是否被篡改,保证文件的完整性。MD5是一种基于Hash算法的不可逆加密方式,可以将任意长度的数据加密成固定长度为128位的哈希值。如若校验出不同的MD5值,则说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发生了改变。MD5算法不仅可以用于校验文件的完整性,还可以应用于密码学等领域。
总体来说,校验码是通过某种校验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校验值后将其附加在数据末尾。当数据发送到接收方后,再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同的计算,得到校验值与数据中附带的校验值进行比较来验证数据的完整性。不同的校验方式有不同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其在数据传输、存储和加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