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信息系统概述
1、信息的含义和类型
一般:信息是人们关心的事情的消息或知识
香农(信息论创始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维纳(控制论专家):信息就是信息
按产生信息的客体性质分:
自然信息:声、光、热、电等
生物信息:遗传信息,生物体内、种群内的信息交流
机器信息:自动控制系统
社会信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信息
按信息所依附的载体特征分:
文献信息、声音信息、电子信息、生物信息等
信息的主要特征:
(1)可传输性:这是信息的本质特征。信息可以借助于载体脱离其信源进行传输。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以转换载体而不影响信息的内容。
(2)可存储性:信息借助于载体可在一定条件下存储下来。信息的可存储性为信息的积累、加工和不同场合下的应用提供了可能。
(3)可加工性:信息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加工,如扩充、压缩、分解、综合、抽取、排序等。
(4)共享性:一个信息源的信息可以为多个信息接收者享用。一般情况下增加享用者不会使原有享用者失去部分或全部信息。
(5)时滞性:任何信息从信息源传播到接收者都要经过一定的时间。
(6)再生与增值性:信息再生是指某些用于某种目的的信息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将会耗尽,但出于另一种目的又可能显示出新的用途。信息的增值在量变基础上,可能产生质变,在积累的基础上可能会产生飞跃。
(7)转化性:信息转化的目的是要实现其价值。
2、信息系统
系统:系统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的部件的集合。
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网络和通信设备、信息资源和信息用户组成的以处理信息为目的的人机系统。人们构建信息系统来采集、处理、存储和分发数据,为组织运营与决策服务。
系统的四个方面的特征:
(1)整体性:一个系统要由多个要素组成,所有要素的集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目的性:任何一个系统的发生和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3)关联性:一个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决定了整个系统的机制。
(4)层次性:一个系统必然地被包含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内,这个更大的系统常被称为“环境”,一个系统内部的要素本身也可能是一个个很小的系统,这些小系统常被称为这个系统的子系统,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层次性。
信息系统分类:
按综合复杂程度分:生物系统、物理系统、人类社会及宇宙
按抽象程度分:概念系统、逻辑系统、物理系统
按系统功能分: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军事系统、企业管理系统
按与外界关系分: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开环系统、闭环系统
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
技术:保障信息系统得以运行的基本支撑,信息系统的物理构成
数据:是信息系统处理的对象,信息系统最基本的元素。包括信息、知识、智慧
硬件:计算机物理设备的总称
软件:依靠软件帮助用户使用计算机硬件,将数据加工转换成各类信息产品。分为基础软件和信息系统软件
通信网络
基础设施
人:包括建设、运维、研究、用户四类角色
组织:是信息系统隶属并服务的主体
3、信息系统的影响因素
(1)内部因素
战略计划
管理高层
用户需求
IT部门
现行信息化基础
(2)外部因素
技术
供应商
客户
竞争对手
经济环境
政府
(3)新兴IT技术对信息系统的影响
软件即服务(SaaS)
平台即服务(P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新兴IT技术带来的影响:
(1)转变了商业模式和理念
(2)降低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成本和风险
(3)改变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涵
(4)改变了信息系统运维的职能
2.2信息系统运维
1、信息系统运维的概念
传统意义上,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是指网络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或数据库管理员所进行的工作,更多的是指信息系统软件的运行与维护,是指软件为应对变化的内外环境,在软件发布交付之后对其所做的修改、调整,以提高运行效率,减少执行错误等。
传统运维包含的观点(软件):
泛化:软件交付后围绕其做的任何工作
纠错:软件运行中错误的发现和改正
适应:为适应环境做出的改变
用户支持:为软件用户提供的支持
不同视角下的信息系统运维:
“管理”的视角:企业内部IT部门或外部相关服务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技术、制度等,对IT运行环境、IT业务系统和IT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
“服务”的视角:以流程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整合IT服务与组织业务,提高组织IT服务提供和服务支持的能力及水平。
“安全”的视角:是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重在预防的事前运维,也是信息系统运维的主要目标。
“治理”的视角:领导和控制当前及将来使用IT的体系,涉及评估和领导支持的组织的IT的使用,并监视IT的使用以实现计划,包括IT使用的策略和方针。
“实践”的视角:信息系统运维对IT各方向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了解各个环节,对某些环节需要精通,解决组织中的问题。
信息系统运维:是指基于规范化的流程,以信息系统为对象,以例行操作、响应支持、优化改善和咨询评估等为重点,使信息系统运行时愈加安全、可靠、可用和可控,提升信息系统对组织业务的有效支持,实现信息系统价值。
2、信息系统运维的框架
信息系统运维的目标
安全
可靠
可用
可控
信息系统的可维护性
可理解性
可测试性
可修改性
能间接衡量系统的可维护性内容:
识别问题的时间
管理延迟时间
维护工具的收集时间
分析、诊断问题的时间
修改设计说明书的时间
修改程序源代码的时间
局部测试时间
系统测试和回归测试的时间
复查时间
恢复时间
信息系统运维的内容
例行操作
响应支持
优化改善
咨询评估
信息系统运维的对象
基础环境
网络平台
硬件设备
基础软件
信息系统软件
数据
信息系统运维支撑要素
(5)信息系统运维支撑要素有运维管理部门、运维管理人员、运维管理设施和运维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是支撑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的软环境。
系统维护工作的特点:
是否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对系统维护工作有极大影响
系统维护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系统维护工作对维护人员要求较高
系统维护工作的对象是整个系统的配置
系统维护经常遇到很多问题
3、信息系统运维的要求
(1)银行业
银行信息系统是指基于信息技术,以前后台处理、柜面服务和自助服务为主要功能,实现银行业务自动化处理的综合信息系统。
可用性要求级别高
安全性要求级别高
数据运维责任重大
(2)大型网站
大型网站是指基于互联网,以信息交换为主要目的,满足某类需求的信息系统。
线上稳定、业务连接
客户体验优先
迫切要求解决峰值运维问题
自动化要求高
(3)电信行业
电信行业信息系统以电信业务运营支持系统(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BOSS)为核心,融合业务和运营两大支撑系统。
“全程全网性”的基础设施运维
数据利用与分析的需求强烈
运维成本压力大
(4)政府
政府信息系统以电子政务为主要形式。
安全级别高
业务的不间断运维需求高
例行运维亟须加强
(5)制造业
制造业信息系统是利用信息技术帮助企业在设计、生产和管理等方面实现信息化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
集成运维需求强烈
运维管理亟待重视
安全运维不可忽视
2.3信息系统运维的发展
网络系统管理(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NSM)(第一阶段)
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SM(第二阶段)
业务服务管理(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BSM)(第三阶段)
2.4常见的信息系统
(1)财务系统:包括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记账,使资金的运作不发生差错;财务更关心如何运作好资金,使其产生效益。
(2)办公自动化系统:指办公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系统,由各种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标的人机系统。目的是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生产率。
(3)业务处理系统(TPS):是提供给基础业务人员使用的系统。业务处理过程包括五个活动:数据输入,业务处理,文件和数据库处理,文件和报告产生,查询处理活动。
(4)制造信息系统分为两类:技术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数字控制(CNC)和机器人(Robot)等。管理系统包括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计算集成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等。
(5)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成的供应链。ERP本身不是管理,不可以取代管理,ERP不能解决企业的管理问题,可以作为管理者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工具。
(6)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选择、管理和维护有价值客户关系的一种商业策略,是一种识别、获取、保持和不断增加可获利客户的方法和过程,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有效提高企业效益、客户满意度、员工生产力的具体软件和实现方法。CRM要求以客户为中心的态度来支持有效的时长、销售和服务流程。
(7)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是支持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分为输入系统和输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