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中的第三范式分解是指将一个关系表中非主键属性与主键属性之间的依赖性去除,分解成多个关系表,从而避免了数据冗余和数据更新异常,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本文将以一个例题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第三范式分解的过程和重要性。
例题描述:
学校有多个班级,每个班级有多个学生,每个学生有唯一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属班级以及班级编号和班级名称等属性。其中,班级编号和班级名称为非主键属性,与主键属性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以及所属班级之间存在依赖性。
第一步:确认主键
首先,我们需要确认该关系表的主键是什么。根据描述,每个学生有唯一的学号,因此,我们可以将学号定义为主键。
第二步:识别依赖性
现在,我们需要识别主键属性以外的所有属性与主键属性之间的依赖性。可以发现,班级编号和班级名称与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以及所属班级具有依赖性,即一个学生的班级编号和班级名称取决于所属班级。
第三步:进行第三范式分解
根据第三范式分解的要求,我们需要将非主键属性与主键属性之间的依赖性去除,分解成多个关系表。在这个例子中,可以将班级编号和班级名称作为主键,再新建一个学生表,将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和所属班级作为属性。
新建的班级与学生表如下:
班级表(主键班级编号):
| 班级编号 | 班级名称 |
| --------- | -------- |
| 001 | 小学一班 |
| 002 | 小学二班 |
| 003 | 小学三班 |
学生表(主键学号,外键所属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所属班级 |
| ------ | ---- | ---- | ---------- | -------- |
| 100001 | 张三 | 男 | 2005-01-01 | 001 |
| 100002 | 李四 | 女 | 2005-02-01 | 002 |
| 100003 | 王五 | 男 | 2005-03-01 | 002 |
这样,我们就成功将原有的一个关系表分解成两个关系表了。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可以发现,第三范式分解不仅解决了数据冗余和数据更新异常的问题,同时确保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