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库设计中,第几范式(NF)是评估数据库设计合理性的重要指标。NF越高,则意味着数据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也就是数据冗余程度越低。以下将从什么是范式、范式的分类、范式的判断、范式的优势和不足等方面,对第几范式进行探讨,并通过实际案例来进一步说明范式的判断。
什么是范式?
范式是数据库优化理论的一部分,用于判断数据表的数据结构设计是否合理。简而言之,它是规则的集合,强制数据库设计人员规范化生产实践,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和降低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范式的分类
数据库范式可以分为第一范式(1NF)、第二范式(2NF)、第三范式(3NF)、Boyce-Codd范式(BCNF)、第四范式(4NF)、第五范式(5NF)等,其中,1NF、2NF、3NF被广泛采用,4NF、5NF较少使用,BCNF是一种特殊的3NF(在满足一些特殊的条件情况下变为BCNF)。
范式的判断
- 第一范式:确保每一列都是不可分割的原子数据项,即是把数据无限制地拆分成更小的组件。
- 第二范式:确保在满足第一范式的情况下,对于主键不包含任何非关键字段;
- 第三范式:确保在满足第二范式的情况下,每一个非主键字段只依赖于主键而不是其他非主键字段
范式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 更好的数据质量:范式化可以防止数据的冗余和不一致,具有更优的数据质量。它还使数据更易于验证和管理,可以快速搜索和查询。
- 更好的系统性能:范式化可以减少冗余信息,提高系统的性能。为某些操作创建附加数据仅浪费空间,并减慢性能。
- 数据库更新更容易:通过更改单个值来更新关系中所有实例是简单的。范式化也简化了数据库重构的复杂性,说白了就是在数据库的更新上更加便捷。
不足:
- 增加连接(JOIN):将数据设计为范式会增加连接,这样会增加复杂性和内存消耗,并使查询变得更加缓慢。
- 限制了数据访问:范式约束了数据能够存储的方式,有时会被动降低查询执行效率。因此,在访问不同数据集或需要更高性能的查询时,通常需要重构查询。
- 反范式出现:范式化增加了连接,因而在某些情况下,反范式可能会更好。实际上在一些项目实现中,使用反范式能够更快地满足需求。
实际案例
假设公司有一个表,名称为订单,如下:
订单(order):订单号(order_no)、顾客编号(customer_code)、顾客名称(customer_name)、顾客地址(address)。
这个表不是范式化的,因为订单唯一性与客户编号有关,因此在一个订单和一个顾客之间会产生许多重复的数据,例如顾客名称,顾客地址等。因此,首先考虑该表的第一范式。
第一范式
将订单表拆分成两个表: 一个是订单表,其中每个订单号和一个顾客的编号有关; 另一个是客户表,其中每个客户的编号(主键)和对应的顾客名称、顾客地址等信息有关。
订单(order):订单号(order_no)、顾客编号(customer_code)、金额(amount)
顾客(customer):顾客编号(customer_id)、顾客名称(customer_name)、顾客地址(address)
第二范式
对于订单表,存在部分依赖,并且订单号和顾客编号是主码。因此拆分为两个表,第二范式自动满足。
订单(order):订单号(order_no)、顾客编号(customer_code)、金额(amount)
顾客(customer):顾客编号(customer_id)、顾客名称(customer_name)、顾客地址(address)
第三范式
订单表中,总金额不依赖于任何顾客信息,只是依赖于订单号。因此,必须拆分成订单和订单详情两个表,以满足第三范式。
订单(order):订单号(order_no)、顾客编号(customer_code)
订单详情(order_detail):订单号(order_no)、金额(amount)
通过上述案例的分析,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范式是如何工作的。我们可以看到,在范式化设计中,拥有良好的数据结构设计是不可或缺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在数据操作中发生意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