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职场中,许多公司都会规定员工的服务期,即为员工在公司工作的特定时间段。在解雇、离职或享受一些福利时,服务期都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是,服务期从什么时候开始算却是争议颇多的话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
一、合同签订时间
根据中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服务期的计算时间应该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算。即从员工正式开始为公司工作的那一天开始算起。这种计算方式相对简单明了,方便双方协商和确认。
二、试用期结束时间
有些公司会对员工规定试用期,这一阶段意在检查员工的能力、素质等,同时也是彼此协商是否适合长期合作的时间。如果员工在试用期内表现不佳,企业可以在给出合理解释后予以解雇,同时,如果员工在试用期通过考核,则意味着正式进入公司,从试用期结束之日起,开始计算服务期。这种计算方式相对灵活,但是也有可能引起争议。
三、离职或解雇时间
有些公司规定,员工离职或被解雇的那一天才算作服务期的结束时间。这种计算方式相对于员工而言就不太公平,因为有时候员工可能会因为自己无法控制的原因被解雇或者离职,而这样的话,他们的服务期反而会因此缩短。
四、考勤纪录
有些公司根据员工的考勤纪录来计算服务期。意思就是说,如果员工缺勤或者迟到等次数太多,就会对其服务期造成影响,服务期也会因此而延长。这种计算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比较合理,在一些需要优秀出勤率的工作领域,特别是需要按工时计算报酬的场合。
综上所述,服务期的计算方式有很多种,每一种方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双方签署劳动合同时,应该尽量明确服务期的计算方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争议。
扫码咨询 领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