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理地址到逻辑地址
计算机中的主存储器是处理器用于存储和读写数据的地方。在访问主存储器时,需要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而主存地址构成就是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的过程。
主存地址的构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页号:指示所在的页框号(page frame number),即页面编号。在分页存储管理中,主存被划分为大小相等的页(page)或块(block),而每个页面都被用作单位。当一个程序执行时,其所需的所有页都被分配到主存中,存在不同的页框中。而页号就是指示程序中需要的某一特定页的页框号。
2. 页内偏移:指示所在页框中的偏移量。在访问某个特定页框时,需要找到该页框中的一条数据。而页内偏移就是指示这条数据在该页框中的具体位置。
3. 段号:指示普通的段表中的段号,即段(Segment)编号。在分段存储管理中,程序地址空间被划分为不同的段,每个段可以是指令、数据或堆栈等。而段号就是指示具体所需的某个段的段号。
4. 段内偏移:指示所在段中的偏移量。访问段中的某一元素时,需要知道该元素在段中的位置。而段内偏移就是指示该元素在该段中的具体位置。
当计算机处理器需要访问主存时,它会通过一种特殊的硬件单元,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这个过程被称为地址转换。
地址转换使用的是基本的地址映射技术,也就是将逻辑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逻辑地址由分段地址和分页地址组成。而在进行地址转换时,处理器会首先将分段地址转换为线性地址,然后再将线性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在地址转换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两个数据结构:页表和段表。它们用于将逻辑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页表用于分页存储方案中,而段表用于分段存储方案中。
页表包含了主存中所有页面的信息,并描述了每个页面的位置。当需要访问一个页面时,处理器会查找页表,找到对应页面的物理地址。而段表则包含了所有的段的信息,并描述了每个段的位置和大小。
同时,地址转换还涉及到了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的概念。虚拟地址是高层程序对内存地址的标识,而物理地址是实际内存单元的地址。通过虚拟内存技术,可以将程序中的虚拟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实现程序的正确执行。
在实际的计算机系统中,主存地址构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了多种技术和数据结构,如页表、段表、虚拟地址、物理地址等。地址转换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对程序的执行效率和系统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