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是IT服务管理(ITSM)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流程。虽然这两个流程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定位和职责却是不同的。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变更管理和配置管理的区别。
一、概念不同
变更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对IT服务、系统、应用程序和基础架构的变更进行计划、评估、批准、实施、记录和审计。变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确保IT服务在变更过程中保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和高可维护性。
配置管理的主要职责是对IT资产和配置项进行管理、记录、审计和控制,以确保IT资产和配置项的可见性、可追溯性、可控性和安全性。
二、职责范围不同
变更管理的职责范围包括:
1. 变更管理计划的制定和更新。
2. 变更请求的评估、批准、实施和记录。
3. 变更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4. 变更的测试和验证。
5. 变更的部署和回退。
6. 变更的审核、追踪和监控。
7. 变更的报告、分析和持续改进。
配置管理的职责范围包括:
1. IT资产和配置项的分类、标识和命名。
2. IT资产和配置项的注册和记录。
3. IT资产和配置项的位置、归属、关系和依赖关系的管理。
4. IT资产和配置项的状态、版本、升级和退役等管理。
5. IT资产和配置项的授权、访问和权限管理。
6. IT资产和配置项的审计和报告。
三、实施形式不同
变更管理的实施形式一般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标准变更、常规变更和紧急变更。标准变更是指事先制定标准流程和规范的变更,可以在不需要批准的情况下执行。常规变更是指可以在变更委员会批准后执行的变更。紧急变更是指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立即进行的变更。
配置管理的主要实施形式是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它是一个维护IT资产和配置项的集中化数据库。CMDB应当包含标识、记录和管理IT资产和配置项的所有信息,包括资源属性,关系等等。
四、衡量标准不同
变更管理的主要衡量标准有:
1. 成功变更数:是指完成的变更数量。
2. 变更失败率:是指未成功完成的变更数量占总变更数量的比率。
3. 平均变更间隔时间:是指相邻两次变更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
4. 未授权变更数:是指未按照规程进行的变更数量。
5. 变更影响度:是指变更引起的故障覆盖的设备数量或用户数量。
配置管理的主要衡量标准有:
1. CMDB准确性:是指CMDB中所记录的信息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
2. 资产和配置项的完整性:是指CMDB中该资产的详细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包含所需修订、文档和其他标识方式等信息。
3. CMDB空间分配:是指CMDB数据库的空间分配使用率和预测使用率。
扫码领取最新备考资料